關於那個就連蕭唐自己都解釋不清的秘密,跳脫三界外的羅真人也是唯一一個能按自己的學識有番獨到的見解,並且不會因知曉蕭唐的秘密而會對他不利的人物。可是羅真人雖知自己的弟子必然會對他言聽計從,隻怕現在以公孫勝的修為見識,未必會理解他這個向來不理凡塵俗事的師尊會對他口中那個居士十分看重。
羅真人略作沉吟,卻轉了個話頭,又向公孫勝道:“修道之人固然應剋七情六欲,徒兒,凡塵中有些事卻也須你親身經曆過一遭,才能覷明我道家先師何故有箴言目妄視,耳妄聽、鼻妄香臭、口妄言味、身妄作役、意妄思慮者,實乃我道門中人的門牆。如今你已在綠林中遊曆一番,所經曆之事,與你曾經想過的江湖又有何不同?”
公孫勝神色微動,他旋即想起當初自己下山後,慕名前去東溪村拜會當地的江湖豪傑晁蓋。那個為人處世仗義且仁義的晁王,與公孫勝心目中漢唐任俠之風大盛的時節所傳頌下來遊俠人物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公孫勝也拜從來沒有因晁蓋為結義大哥而感到失望過,可是當他下山遊曆之後,卻發現讓他公孫勝失望的,是他心目中的那一片江湖。
雖然晁王統管梁山後比起尋常綠林盜而言行事以仁義為先,可是現在梁山泊上眾多頭領三教九流、魚龍混雜,有不少強人作奸犯科行盡歹事,以殘暴良善的暴行立威,竟然仍能夠在梁山上坐得一把交椅。晁蓋雖然有心約束,很多時候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既然人家前來入夥聚義,管他曾經是累壞女子清白的采花惡賊,還是同類相食的殘忍暴徒,隻要他們在晁蓋麵前有所收斂,並前來投拜喚一聲“晁蓋哥哥”,多半晁蓋也隻能與他們勾肩搭背聲自家兄弟。原因無他,江湖中人誰不是刀口子舔血廝混過來的?若是因那些凶寇的舊日惡行追究問責,反倒是壞了江湖義氣。
雖激烈偏執、率性灑脫的任俠之風,以及凶強俠氣,以力欺人的放肆俠行與脫胎於墨家那般鋤奸扶弱,對於個人道德要求甚高的俠義情懷都有所不同,可是公孫勝所見到過許多的綠林人物,他們連哪種“俠”都談不上,都不過隻是一群殺人放火的強盜罷了。
何況公孫勝又想到在梁山上眾多頭領之間也並沒有那種很純粹的兄弟義氣,吳用與劉敏之間的勾心鬥角,自己與那飛蜈蚣王道人彼此屢屢交惡,還有那個宋江雖然山東及時雨的名頭也稱得上是名動江湖,可是自從得知在江州時宋江攛掇群豪報讎活剮了陷害他的黃文炳,甚至還分而食之,又因仇恨在無為軍殺得不少滿門良賤之後,公孫勝便對那宋公明的印象起了很大的變化。再通過這段時日在梁山山的相處,公孫勝發現誠然宋江也的確是個很善於與綠林中人相處的人物,可與其他秉性如此,莫不如那宋江在江湖中很會做人。
何況自從宋江投了梁山入夥並坐得第二把交椅之後,大寨中許多頭領對於晁蓋的態度已經有了些微妙的變化。雖然晁、宋二人表麵上相互敬愛禮讓,公孫勝這個未打算一輩子都在綠林中打踅的出家道人卻是旁觀者清,現在的梁山,實則也已開始暗流湧動了。
一番細想之後,公孫勝忽然感覺到自己有些心累。原來曾想過的江湖中人,大多也應是專喜歡管閑事,打抱不平,哪怕動輒仗義殺人的快意人物。可是現在的梁山泊恐怕也快與人心鬼蜮的去處沒甚分別了,隻不過朝堂上那些黨爭政鬥的大臣打出的是忠君愛國、王法祖例的招牌,而綠林盜的人物,則是以綠林道義、江湖義氣做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