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章 按甲休兵,宋夏議和(1 / 2)

察哥不似蕭唐那般曾經曆過後世與現在這個時代,是以他聽蕭唐所言完全是另外一種意味。察哥的麵色一沉,又冷聲道:“蕭將軍莫非是以為宋國一時占得上風,吞夏滅遼也是指日可待的?以為宋國開拓邊疆吞並諸國,也好成就你封狼居胥,立不世之功的夙願,而我夏國子民世世代代便隻得臣服於宋?若是如此,你也未免忒過狂妄了些。”

蕭唐搖了搖頭,道:“我想的是,當年匈奴、鮮卑、柔然、高句麗、吐穀渾、沙陀有多少部族曾分地建國而盛極一時,縱然一國淪亡,可是如今血脈也早已融入其他民族之中,子民血脈薪火傳承、生生不息。

便是中土華夏,先秦七國分爭後並入秦再由漢代之,戰國時齊人、楚人、燕人、韓人、趙人血脈流傳至今,也都以漢家兒郎自居,合利大則人心思合,治國安民,計皆出於馭利之術,或許你我百年之後,下海內為一,已無宋夏之別、華夷之防。今日今時,你我各為其主,自然須分出生死勝負,可是幾代之後,我想宋人夏人並不會結下永世的仇怨。”

察哥聞言怔然半響,畢竟受時代眼界的限製,他也不曾有蕭唐兩世的經曆,片刻後,察哥忽然一笑,道:“蕭將軍語出驚人,隻是忒過異想開了些。活在當世,也隻得思慮當世之事,後世如何,本王又怎能知曉?”

正話時,宋軍陣裏已經牽來一匹馬,又有百名將兵要押送著察哥,準備到山間道交換被俘的宋軍將士。待察哥上馬離去,行出數步勒住了韁繩,他背對著蕭唐忽又沉聲道:“不過數代之後,倘若下大勢真如蕭將軍的奇思妙想那般,似乎也並不是甚麼壞事”

待兩邊交換俘獲的軍中將帥的時候,無論是宋軍夏軍士卒也更加警惕起來。夏軍士卒占據著山間道的北側,宋軍軍健則在山間道的南側擺開隊列,空出中間二三十步遠的距離,好教雙方的戰俘錯身而過,所有將士綽緊了手中硬弓,做出隨時要施射利箭的準備,也都心提防著彼此的動作,嚴防對麵的敵軍趁著這個時候使詐。

現場氛圍雖是一觸即發,過程卻是有驚無險。先有大批士卒從夏軍陣中被放出,通過山間道歸還本陣,察哥與康炯、韓滔、郝思文、李永奇也都赤手駕著馬,在宋夏兩軍無數的眸子的注視下錯身而過。察哥先是迎著韓滔、郝思文等人怒目瞪視之下輕催坐騎,由著胯下馬兒踏著碎步經過幾人身旁,旋即又與康炯意味深長的對視一眼,催馬再行,旋即便有大批夏軍將兵上前戎衛在察哥左右。

夏國幾處監軍司統軍的將領立刻上前跪倒在地,向察哥俯首告罪道:“卑職無能,致使寧令陷於敵手,請寧令降罪責罰!”

察哥籲了口氣,悠悠道:“都起身吧,也是本王不慎,低估了蕭唐並著他麾下將士的勇武,才被他闖陣拿了。傳令下去,大軍北撤至喀羅川北麓駐紮,留意宋軍動向前番未曾攻入宋國熙河路腹地,現在倒是我等要防備宋軍迂回奇襲,而教我軍首尾不能相顧。”

聽察哥罷,有個夏軍將官立即恭身上前,察哥又聽那將官低聲稟告之後麵色微變,旋即長歎一聲,又道:“果然還是不出本王所料,罷了,這場仗打到現在,本王也已有些乏了”

待察哥罷,目光又別有深意的向蕭唐那邊乜去。頷首示意後,便舉手一揮,率領夏軍兵馬按部逐次的先後北撤。直到最後一隊夏軍騎眾從眼界之中漸漸消逝,山穀南側的宋軍各部將士這才鬆下一口氣來,也準備向京玉關的方向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