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孫安引河北讚皇山、白洋澱等諸地強寇的頭領,張順於京西南路白河水寨一路強人,翟進、翟興與蕭嘉穗攜京畿路地界豪強鄉勇,以及石秀也從河東路返回複命時,也正快要趕上兩山大寨喜上加喜的日子。
其中由孫安引來的河北群盜因為距離青州最近,也最先抵至二龍山大寨,對於雲宗武、金鼎、黃鉞、牛庚、冷寧等在河北兩路地界打踅的各路強寇頭領,蕭唐倒也記得這些都是在原著裏麵曾響應田虎起事的綠林群盜,隻不過蕭唐當初先是生擒住河北寇首張迪,幾年後又在田虎尚未占據河東五州五十六縣獨霸一方時便已將其剿滅。這些綠林盜也隻得仍在各處山林間廝混,按如今時局的發展倒也算撿回了一條命來。
蕭唐自知這些強人頭領按原本的軌跡,有些人是在宋江率軍征討田虎時死在梁山頭領手下,有些人則是見大勢已去,便向宋江投降,隨後作戰倒也算是奮勇爭先,而陣亡於宋江討伐王慶的戰事中。亦有人雖然連敗數陣隻得枯守城池卻也寧死不降,反早已被宋江、吳用策反的同袍戰友暗中殺害,甚至將首級懸掛到城門之上,落得個不知該他們悍不畏死,還是冥頑不靈的下場。
不過也很難當時肯投降於宋江的,便是首鼠兩端的背義人,而追隨田虎拒不肯降的,便是怙惡不悛的凶寇。畢竟蕭唐自認與田虎抗拒造反的理由與初衷完全不同,有些強寇頭領當真不願再隨他一條路跑到底,而有些綠林草莽腦袋隻生得一根筋,仍心存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心思而廝殺到底,蕭唐能夠根據原著裏麵他們所做出的抉擇大致揣摩其為人性情,可也不至於就此去嫌棄排斥任何一方。
孫安也將其招募河北群盜時的見聞向蕭唐了個分明,就如同這些本本是各自嘯聚一方的強人,書中卻經田虎攛掇前去投效的綠林匪盜並非是一條心,彼此間隱隱的還有競爭之意。似乎將他們按各自山頭的兵馬選編至寨內馬步軍中,也是相對穩妥的安置方式。
所幸的是目前這些河北群盜也仍有一個相同點,就是他們都甚是敬畏蕭唐在江湖中的聲望,而且各路強寇在江湖上名望也不算太高,無論是武藝還是帶兵本事遮莫也就是在二三流的水準,教他們在寨中坐得個頭領,也不會打亂了這些強寇各自聚義的山頭而教他們至各部曲做個偏將,自也有謹遵寨內軍法的弟兄約束,想必這些頭領也都能接受。
而對於翟興、翟進這兩個於邊庭久經戰事,都是從屍山血海裏出來的猛將,則必然要委以重任。
當翟興與翟進再度與蕭唐重逢時,心中自是感慨良多,隻是當著來迎的一眾綠林頭領的麵,他們兄弟兩人下意識的還是以軍中稱謂對蕭唐拱手施禮,道:“末將翟興、翟進,參見蕭節帥!”
蕭唐聽罷倒是不以為意,就算翟氏兄弟得本鄉綠林中人敬重,在江湖中也有些威望,畢竟他們哥倆是在邊庭西軍中摸爬滾打混跡個出身的漢子,前番還以官將的身份追隨蕭唐、劉法等主帥與夏軍浴血廝殺呢,如今卻親自到了綠林寨中也做了一把交椅,也難免教他兄弟二人的心態有些轉不過來彎。
翟家兄弟肯入夥聚義最為主要的理由,就是教他們欽佩敬服的西軍主帥劉法也在寨中,而且他已經也再無能繼續為國效命的指望。好歹與蕭唐並肩作戰了許多時日,翟氏兄弟自也相信蕭唐背反朝廷事出有因,苦候朝廷降詔再度肯啟用他們哥倆,也仍要去看早教翟氏兄弟恨得咬牙切齒的童貫麵色行事,還是追隨著蕭唐與劉法劍走偏鋒,也仍可保國安民做番大事業,如何抉擇翟興與翟進當然也是心裏有數。
蕭唐遂對翟興、翟進道:“蕭某與兩位將軍於邊庭曾同生共死去力抗察哥蕃軍,每每想來仍是豪情頓生,如今幸得兩位將軍來投,實乃我山寨之福氣!”
“末將兄弟兩個,自從與蕭節帥蕭任俠話別過後,也是常常念想,隻是任我們哥倆千算萬算,卻如何也料不到會與蕭任俠在此處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