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是聽到動靜,那人這才擱了筆轉身,見是她回來,索性起身過來扶她。

“忙完了?累不累?”

“怎麼還不睡?不困嗎?”

夫妻二人同時開口,心心念念的卻是對方。

二人皆是一愣,旋即都笑了。

“痛並快樂著!”

“這話倒是新鮮!”顧清禮由衷道,說著便把俏麗的娘子給攬入懷中,一陣稀罕。

等一切歸於平靜,二人又抱在一起說了一會兒話,說著說著,話題轉到醜婆身上。

想起醜婆所住的小院,宋錦忍不住多問了一些。

實在是原主記憶裏沒這號人,不過想想原主從前那副唯大柳氏馬首是瞻的嘴臉,有大柳氏攛掇著,哪裏會去想著跟別的村民交好。

要知道,很多信息可都是從家長裏短裏來,不跟人湊一堆如何能知?

“醜婆啊,我知道的也不多,不過你可以去問問通叔。”

顧清禮的確知道的不多,隻知道醜婆並非土生土長的顧家村人。

二十年前那場波及半個明昭的大災荒,無數人南下,西南並不富庶,甚至算得上窮苦,但總有人跑來安家,醜婆便是其中一個。

至於後邊為何一個人居住,不跟村裏人住一起,應該是因為她臉上的疤。

第二日早,宋錦帶著宋麟楚懷他們去自家地裏拔黃豆,宋錦事先在商城裏買了勞保手套。

幹了的黃豆杆比較傷手,有手套保護著好很多,村裏人見宋錦幾人帶著手套,都好奇的來圍觀,發現這東西剛好把五指包裹住,這樣便不會被一些荊棘劃傷手,更妙的是盤在地裏的黃豆杆也更容易拔出來了。

“真不錯!我家五歲的臭小子都能當一個勞力使了。”

“錦娘,這東西哪裏買的?多少錢?如果不貴的話我們也去買些回來,以後大老爺們幹活也更輕鬆些。”

問這話的正是裏正。

宋錦正要找他問醜婆的事,但現在田野裏都是人,不是說那事的時候。

“通叔,這東西是我在縣城的時候跟一位外邦遊商所買,當時也沒想到它這麼好用,買的不多,也不知道下次需要去哪裏找他。”

通叔顯然也是個有見識的,一聽“遊商”二字便知道沒戲了,失落的同時又慶幸,畢竟這手套也是要花錢的。

其他人一聽,也是同樣的感受,心裏大起大落。

一位大娘倒是靈機一動,借了宋錦的手套仔細看了一番,“這東西我能織,用麻線便可以。”

旁邊一位嬸子也點頭,“不錯,大娘你家有紡織機,正好可以紡些線織成手套。”

既然有人能紡織手套,其他人便轉移了目標。

“大牛娘,到時候你算算成本,能不能便宜些賣給我們?”

這話一聽就是實在人,不貪圖便宜,說的也是實情,大娘立即高興的承諾,“放心,我定不會多要你們的錢,但成本多少我得回去做了看。”

手套的事告一段落。

宋錦趁著中途休息的空檔,拿了一雙新的勞保手套過去找裏正。

看到宋錦過來,裏正停下手裏的活計,走過來坐在田埂上,先給自己灌上半肚子的水嗓子才不那麼幹。

“錦娘找我有事?”

宋錦把那雙手套塞到裏正手裏,“這是多餘的,我家用不完,給你用吧。”

顧通撇嘴:蹩腳的借口,農家的工具,哪裏會有多餘的。

但也不拆穿,欣然接受了,這麼個新式東西,他也想上手試試,回頭也讓老婆子用布頭試試能不能做些出來。

“的確有事找通叔,是關於醜婆的,我能問問關於醜婆的事,通叔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