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首 第二章 老墳地(1 / 2)

老墳地在二龍山的山腰上,山腳下是一個大堰,我不懂風水,也不知道這裏到底是不是什麼風水寶地,整個二龍山長滿了鬆樹,說來也奇怪,老墳地的周圍確實一顆鬆樹都沒有,就算移栽過來,不管怎麼照料,最後都會枯死,老人說,那是因為地下屍氣太重,鬆樹活不了。老墳地上零零散散的有著幾十座墳頭,據說我們的祖輩在康熙年間搬遷至此的,距今也有三百多年的曆史了,幾百年,祖祖輩輩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應該有很多墳的,但是年久失修,一些墳都慢慢的塌了下來,後來經過文化大革命一鬧,所以,在地麵上能看見的並沒有多少了。存在的都是文化大革命之後的新墳。

當然也有例外,在墳地的最底下,有著一座土墳,這座土墳接近三米高,就像二層小樓一樣聳立在那裏,墳頭上歪歪斜斜的長著一顆不知名的小樹,好像在我小的時候,這顆樹就存在了,也就是這樣,沒見它長過。聽老一輩說,這座墳在這裏存在了一百多年了,裏麵葬的也不是我們家的人,而是一個外地客死在這裏的人,死後也不能魂歸故裏,對古人來說,則是最大的悲哀。

這座墳是個另類,不但沒有坍塌,似乎還在慢慢的向上長,是的,向上長高,就像樹木一樣生長,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是仔細一想,也就正常了,這座墳處於最底下,每次刮風下雨,山上衝刷下來的泥土沙石都被它所阻,一點一點積累,這座墳自然就越來越高。可能這是上天對這個異鄉人最大的補償吧。

墳坑早早就挖好了,摔火盆,下葬,然後子女後輩們挨個上去磕頭,磕完頭之後就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閑聊著家常,老人也算是壽終正寢了,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按照我們這的說法,八十歲之後,就不應該算是喪事了,而是喜事,白喜,所以除了剛來的時候心裏還有股悲傷勁,現在基本上都好了起來。

和他們沒有太多的共同話題,畢竟一個小夥子實在是無法和一群叔叔伯伯甚至爺爺奶奶輩的人在一起東家長西家短的聊著。我就開始四處走走看看,爺爺的墳我好像五年都沒有回來上過了,這對於一個後輩來說,應該算是不孝,但是沒辦法,我前幾年一直在部隊,根本沒有時間回來,部隊也不允許,今天回來,就去墳頭看看吧。

我爺爺在我剛剛上學沒多久就去世了,對於他的記憶已經模糊了起來,隻是依稀的記得他走之前掙紮著看向我,使勁的流眼淚,其餘的都是一片模糊,想到這裏,我的心不由撕裂般的難受起來。

爺爺的墳處在墳地的中心位置,大理石上的碑文清晰可見,墳上長滿了雜草,墳頭前還有著一顆枯死的鬆樹,應該是去年或者前年移栽過來的吧,已經枯死成一團了,看起來顯得十分的荒涼。

我走到墓碑前,做在旁邊,慢慢的用手將旁邊的雜草都拔開,心緒陷入了回憶之中,小時候的種種回憶似乎慢慢的清晰起來,但是真正當你想要捕捉的時候,卻又發現,沒有了什麼印象,隻是模糊的感覺到存在。我歎了一口氣,正準備起身回去的時候,一個不太確定的聲音問道:“子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