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常無常者。若依小乘。二種佛身皆是無常。若依始教。二義俱有。如金光明經雲。如是三身。有義是常。有義無常。謂化身恒轉法輪。方便不斷。故以為常。且涅槃經雲。若言如來身是無常。此人舌根何不墮落。非是本故。具足大用。不顯現故。說為無常。應身從無始來。相續不斷。一切諸佛不共之法能持故。眾生無量盡。用亦無盡。是故說常。非是本故。說為無常。法身非是得法。無有異相。是根本故。猶如虛空。是故說常。若依終教。修生功德是無常。又是常。已同真如。歸本體故。又法身是常。不變故。又無常。隨緣故。又常無常二融通無礙。即是佛身。若依頓教。相盡已不說功德差別常無常義。唯一實性身。若依圓教。略有三說。一約用。佛果通三世間等一切法。二約德。四義。一修生。二本有。三本有修生。四修生本有。三約體。此三門各通無常等四句也

第二佛身形量者。若依小乘。羅漢身及佛丈六身。若依始教。佛地論雲。法身無邊。猶若虛空。自受用身不可說其色非色大小身量。如無見頂相。唯隨機現故。他受用身音好不空。如十地經雲。初地菩薩見百佛國。一國即是一大千界。一千界中有一千釋迦。是此由善根所見。百億釋迦。三乘所見。初地自見一百釋迦一盧舍那。如阿彌陀。亦此所見。乃至金剛菩薩色究竟天上。現大蓮華。周圍如十阿僧祇百千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量。此一微塵。即一大千界菩薩坐之。成等正覺。彼所見佛。極雖可知也。化身不定。如釋迦丈六彌勒千尺等也。若依終教。如起信論中。體相二大屬法身攝。此法身是隨緣作。三界六趣多眾生心。不失一神解生。又是凝然常。絕言慮故。約真如用大中。辨報化二身用。此用二種。一依事識。凡小所見。名應身。謂不知唯識。計有外塵。但覺六識。不解七八。是故不見報身細相。二依業識。謂十住以上諸菩薩能解唯識。見報身故。一一身。一一色。一一相。一一好。及所住世界。皆無分齊。無量無邊。如是依正二報。無障礙不思議。皆因十度行熏及本覺不思議熏。而所成就也。若依頓教。故佛身起言說皆妄念。絕言念故。又觸境即佛。不論時處。如華嚴雲。十方諸佛世界。一切眾生。普見天人尊清淨妙法身。是即恒見佛身。自不知之耳。若依圓教。周遍法界。十佛之身。一一相如。亦遍法界。業用亦爾。如是業用。普眼所見。餘小菩薩凡小所不能見。如舍利子等五百聲聞。不見佛身。及會莊嚴等。之是義也。如舍那品雲。佛通諸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前。應受記機悉充滿。佛故處此菩提樹。一切佛刹微塵等。爾所佛坐一毛孔。皆有無量菩薩眾。各為佛說普賢行。又雲。或作日月遊虛空。或作井泉河池等。作如是三種世間。三種世間圓滿即佛。此上經文正此宗分齊。若說為機所現之身。如善財知識中。為海至比丘。而所現之佛。坐大海中大蓮華座。其佛身至有頂說普眼法門。假使有人。大海量墨。須彌聚筆。寫此法門一品乃至一句。不得少分。何況能盡等。又十地品中。為解脫月等菩薩。而金剛藏菩薩一毛孔中。示現一切大眾。及一佛身。其高等於百萬大千界。周圍等於十萬大千界。應可彼樹示現佛身。名曰一切智通王如來等。如是佛身。是隨機示現少分。非是全分。又解脫白言。菩薩神力佛力雲何。金剛藏言。如取四天下一塊土。餘土無量。作是言。若四天下土與一塊土。何土多也。又如四海水。與一渧水。我見汝問。亦複如是。諸佛神力不可測量也

第三所化共不共者。若依小乘。迦葉舍利子等是常隨佛之弟子。故雲共。若依始教。自性身無分別他受用及化身不共。謂釋迦慈氏俱事底沙佛。彼佛觀所化者。能寂先就。慈氏後就。觀能化者。慈氏先成。釋迦後成。入火光定。令釋迦見。七日七夜。翹一足讚。令前成慈氏而成佛。故雲不共。若依終教。多是雲共。謂一一佛通十方界。教化眾生。福智平等。同求菩提。故雲共也。若依頓教。不可說能化所化起伏相。若依圓教。一佛一處。說華嚴時。一切世界七處九會。同說此法。無異無別。無障無礙。一切正報毛孔毛端。一切依報塵中。七處九會亦複如是等。諸會皆有普賢文殊等諸大菩薩。恒聞圓教。不可窮盡。故之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