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所見不同者。見此釋迦。諸機各異。或見佛謂灰身。如五百婆羅門。或見佛謂三尺黑象腳身。如俱誌羅長者。或見佛為樹神天神。如提謂長者。此三並三惡道習而見佛故。並人天位。或見羅漢聖人身。如陳如迦葉等五人。或亦凡亦聖。以是父母所生實報身。四大所成故同凡。具五分法身。諸漏盡故是聖。或非凡非聖。以是大乘三身攝故。不同凡小。或是化非法報。以具八相。在閻浮故。色頂別立彼實報故。如梵網經等說。此經約始教。或是報非法化。即此身具二十一種殊勝德。受用身故。如佛地經說。此得終教。或是法非報化。以色即如故。涅槃雲。吾今此身是法身。此約頓教。或非法非報化。以是十佛故。通三世間故。具足主伴故。此約圓教。是故釋迦身圓融無礙極難思也

第七佛身開合者。若依小乘。立二種身。一生身。謂四大所成故。二法身。謂具五分故。若依大乘。或立二種佛。此有五種。一深密經中立二佛。一法身。二解脫身。即通二乘。二者世親般若論中亦二佛。一真佛。即法身。二非真佛。即餘二身。三者佛地論中立二佛。一生身。亦是世俗佛。即化身及他受用。二法身。亦是勝義佛。亦是報佛。此上三種約始教說也。四者本業經立二。一自性法身。二應化法身。五者寶性論雲。一寂靜法界身。二得彼因身。此上二種約終教說。或立三身。如金光明經中。以七複次。說三身差別等。此約始教。或立四佛。楞伽雲。一應化佛。二功德佛。三智慧佛。四如如佛。初一化身。次二受用。準福智分二。後一法身。又總為報身。或立十佛。此中四種。一者佛地論雲。一現等覺佛。乃至第十隨樂佛。二者法集經說十佛。一習氣佛。乃至第十形像佛。三者新華嚴第五十三雲。成正覺佛乃至第十隨樂佛。四者五十八離世間品雲。菩薩有十種見佛。謂彌安住世間成正覺佛無著見。願佛出生見。業報佛深住持佛隨順見。涅槃佛深信見。法界佛普至見。心佛安樂見。三昧佛無量無依見。本性佛明了見。隨樂化普受見。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常得見無上如來。此四種中。後二約一乘圓教。為顯無盡。說十佛等也。佛地論十佛。名雖異而義同也。法集經十佛。此與華嚴十佛。體相全異也

第八所化分齊者。若依小乘。唯此娑婆雜穢土。是報佛土。於中此閻浮提報佛所依。餘百億等是化境分齊。若依始教。釋迦實報土在色究竟天。化身居百億世界。此恐小乘不信界外實土。故寄界內最勝處說。若約終教。釋迦土在三界外。故涅槃雲。西方去此三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無勝。是釋迦實報土也。為顯色頂之身不實故。或化境非俱百億。如智度論雲。以大千界為一數。至恒沙為一世界性。又數之至恒沙。為世界海。數之至無量恒沙。為世界種。數之至十方無量恒沙。為一佛所化分齊。若依圓教。如法華雲。我常在靈山。彼論釋為報土。若依頓教。涅槃雲。吾今此身即是法身。故法性土無分齊。若依別教。此有二種。一國土海當不可說。若寄言顯。如第二會。初光明覺品說。二世界海有三類。一蓮華藏世界海。具主伴。顯無盡。即十佛境。二三千界外。有十重世界海。一世界性。二世界海。三世界輪。四世界圓滿。五世界分別。六世界旋。七世界轉。八世界蓮華。九世界須彌。十方世界相。是即萬子以上輪王境界也。三無量雜類世界。皆遍法界。如一類須彌山世界數量邊畔。即盡虛空遍法界。又如一類樹形等世界。乃至一切眾形等。皆亦如是。悉遍法界。互不相礙此上三位並是盧舍那十身攝化之處。又本末圓融。相收無礙。隨一世界。即約粗有此三故。是故與三乘全異也

弘長元年(辛酉)十月九日於神尾山一 覺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