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創建自己的成功模式(2)(3 / 3)

中國人的智慧夠,但運作能力不行,家族氣、本本主義、小心眼,這些東西都不行。西方很多東西用係統來保證,而我們中國是用人來保證。所以公司在選人的時候要用係統來保證公司健康。

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同時學習別人的優點,為己所用,這就是強者會更強的原因之一。

6.專注:對機會說“不”

實力壯大後的馬雲,仍然處在憂患之中。居安當思危,一個企業管理者最重要的品質不是能不能發現機會,而是能不能化解風險。

縱觀近代經濟史,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一開始就大力推行多元化、多方位投資的企業,往往不會有太大的作為,而專注於一個領域的企業,卻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專注的力量。

20世紀80年代,全球著名職業經理人韋爾奇一上台,就宣布一項政策:如果通用不能在某個領域做到數一數二,我們將毫不猶豫地賣掉或者退出這個領域。

馬雲的觀點和韋爾奇類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出了耶段有名的隻抓一個兔子的名言:

看見10隻兔子,你到底抓哪一隻?有些人一會兒抓這隻兔子,一會兒抓那隻兔子,最後可能一隻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機會而是對機會說“NO”。機會太多,隻能抓一個。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馬雲知道這個道理。在各種機會之中保持平靜之心是很重要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認識到自己的最終目標是什麼,不要被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盲目擴張。

2000年1月的時候,馬雲和蔡崇信跟風險投資商孫正義進行了三次談判後,終於談妥了價錢——3500萬美元。

可是在最後簽約之前,馬雲突然“變卦”了,並且“變卦”的原因,不是因為錢少了,而是因為錢太多了。幾乎所有人都想不通,還有嫌錢多的嗎?但馬雲自己明白:我們隻需要足夠的錢,太多的錢會壞事。

2003年,阿裏巴巴的股東孫正義召集了所有他投資的公司的經營者們開會,每個人有5分鍾時間陳述自己公司的現狀。馬雲是最後一個陳述者。他陳述結束後,孫正義作出了這樣評價:“馬雲,你是唯一一個3年前對我說什麼,現在還是對我說什麼的人。”

孫正義所指的,也就是馬雲1999年構思阿裏巴巴的時候所確立的目標。當時,馬雲判斷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是遲早的事,這也意味著中國企業到國外開展業務指日可待。所以,阿裏巴巴創立的第一個構思就是:通過互聯網幫助中國企業出口,幫助國外企業進入中國。到底要幫助哪些國內企業走出國門呢?馬雲當時也是經過認真考慮的,他認為推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是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所以,阿裏巴巴應該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企業。這是馬雲最早的構思。馬雲是經曆風雨的人,在誘惑麵前不為所動,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顯示了一個做大事的男人的智慧。

馬雲曾放棄了多次上市的機會,不是他不願意上市,而是沒有找到更合適的機會。馬雲認為與丁磊和陳天橋這前兩撥上市者相比,他並沒有錯過什麼,後上市反而更省力。

2001年,互聯網行業進入了寒冬期,體現在股市上,就是納斯達克指數狂跌:2000年3月的時候,納斯達克指數突破了5000點,而到2001年3月份的時候,它就是2000點了,跌了60%,在大家盼望反彈的時候,又跌到了1400點。

微軟股價跌了一半,思科公司僅為最高時的1/6。中國的新浪市值最高時曾達50美元,但半年後就跌到1美元。

馬雲的後上市,避開了這次股市的衝擊,有幸運的因素,更是對機會說“不”的結果。

專注做事,事半而功倍;謹慎選擇、少走彎路,成功的價值也因此更為突出。機會可遇不可求,而可遇的機會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