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安於職場,淡定地工作(2 / 3)

縱觀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領導者,盡管其性格、經曆各不相同,但無一不是將淡定融於領導活動之中,以智贏人。其實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具有這種領袖氣質的並不一定是高層的管理者,在任何一個團體中,總有某一個人充當著核心的角色,他的言行能夠被周圍人所認可,並指引著團體的某一些決策和行動。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說:“領導就是要讓跟從他的人們,從他們現在的地方,帶領他們去還沒有去過的地方。”所謂領導力,也可以看做是一種特殊的人際影響力,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去影響他人,也要接受他人的影響,因此每個成員都具有潛在的和現實的領導力。一個有競爭力的企業一定有一位或幾位優秀的領導者,他們具備出眾的能力、非凡的成就,也因此能獲得下屬的崇敬和欽佩,他們有智慧、有魅力、有個性、有品格、有德行,而這些成功領導者種種品行無疑是淡定的外在表現。淡定的氣質讓他們獲得團隊的擁戴與支持,擁有崇高的威望,打開領導者的成功之門。這種領袖氣質就是一種信念,點燃自己的夢想,點燃員工的夢想,能讓員工相信公司,使每個人有一種參與感、敬業感、成就感。

古今中外,有很多領袖都是麵對棘手之事善於淡定沉著應對的人。在遭遇突發事件或麵對危機時,要處變不驚,冷靜分析,從容應對,指揮若定。同時,領導者的膽量還體現在他的魄力、果敢和堅毅方麵。2009年,溫總理在英國的劍橋大學演講,一個西方的學生向講台投擲鞋子,企圖破壞良好的演講氣氛。在外交上身經百戰的溫總理,並沒有終止這場演講,而是微微一笑,鎮定自若地說:“這種卑鄙伎倆阻擋不了中英兩國人民的友誼;人類的進步、世界的和諧是曆史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鏗鏘有力的話語,頓時贏得台下雷鳴般的掌聲。一種王者的霸氣,撲麵而來。淡定的溫總理贏得了全世界的尊敬,這就是領袖的魄力,是智慧和魅力的象征。是一種大無畏的氣概,是一種對自我能力的自信,並將自信表現在行動之中的一種膽識。如果我們的工作中多一些這樣的領袖的魄力,我們的工作會更加盡善盡美。

人人都想成為有魅力的領導者,但這絕非易事,我們需要一點一點地培養領導者的品格,領導者的品格是指道德品質、人格、作風等,是本質性因素。好的品格會使人產生親近感,並引導人們加以模仿和自覺認同。可以說,高尚的品格是領導魅力的靈魂。因為在一個和諧的社會裏,領導魅力不是指地位,不是指權力,也不是指領導者個人的智慧,而是指存在於領導者骨子裏的那種魄力——淡定。要實現這種魄力的影響力,需要學會事前多作考慮,事後多反思,有助於不斷練就我們淡定的氣質,練就領導者的大智慧。這種智慧是胸襟坦蕩,行為灑脫,魅力無窮。淡定者,眼界寬闊,善於把握大局,能站高一步,注定成就大事。

淡定,更能克服恐懼

美國心理學家宋戴克說:“大勇無畏永遠是成功者的顯著特征,而膽小怯懦的人可能連小事也做不好。戰勝自己的恐懼,會使自己的心靈更新、勇氣倍增。你應該用成功的意象來刺激你的神經係統,當你擁有必勝的心誌時,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恐懼是成功者的惡魔,使你裹足不前,畏難情緒油然而生。壓力與日俱增,內心簡直就是“黑雲壓城城欲摧”,幾乎無喘息的機會。這就是恐懼帶來的連鎖反應。所謂恐懼心理,是在真實或想象的危險中,個人或群體深刻感受到的一種強烈而壓抑的情感狀態。其表現為:神經高度緊張,內心充滿害怕,注意力無法集中,腦子裏一片空白,不能正確判斷或控製自己的舉止,變得容易衝動。

恐懼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人為什麼會恐懼?之所以恐懼就是對未來所發生的事情“不確定,不了解,不知道”。所以當我們麵對恐懼時需要保持平靜和淡定,以便精確地感受氣息。在受到驚嚇時,我們身體的某些部位會立即僵化,內心的某些部分則試圖逃避,我們不大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感知到什麼,實際上,這個時候我們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恐懼感上。可能大家都會遇見這樣的情況:一隻蟲子鑽到我們的衣服裏,我們驚叫一聲將其拍落,卻嚇得直打顫。雖然那隻蟲子已經不在了,但是我們還是感覺到很恐懼,因為剛才的恐懼感穿過我們的氣場進入我們的神經係統,我們還能看到影影綽綽的東西或者聽到任何的一點動靜都會嚇得夠戧,但實際上這完全是自己嚇自己。

那些成功的人不是沒有恐懼的心理,而是成功者會控製恐懼,這些人總是能夠淡定地麵對,以求能夠很好地克服。從而把種種恐懼、人生壓力控製在限度內,不使它們淹沒自己的理智,摧毀自己的信念,動搖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失敗者會被恐懼所攫取,缺乏麵對恐懼的淡定,慌亂中隻好放棄交易。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相信未來的成功的可能,他寧可選擇躲避潛在的恐懼。

有一個無人問津的池塘居住著成千上萬隻青蛙,夏季即將到來,池塘馬上要麵臨幹涸的危險,因此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青蛙提出,我們必須要走出去,尋找我們下一個“家”,大家一致同意長者的意見。在池塘的旁邊就高高豎立著一個電塔,最高點可以鳥瞰整個森林。有個青蛙說一定要爬到塔頂,尋找新的棲息地。就這樣成千上萬的青蛙開始前赴後繼地往塔頂攀登。

它們用了一天的時間才爬到三分之一的部分,這時有很多青蛙開始害怕,這麼高萬一掉下去怎麼辦?“我們還不如回到池塘裏,也許明天就會下雨呢?”因此這部分青蛙不再繼續往上爬了。第二天又有一批青蛙爬到了二分之一處,隨著高度越來越高,害怕的青蛙更多了,它們抱怨說:“是誰提的這個建議,要爬這麼高的鐵塔,就算是爬到了頂點,也未必能夠找到理想的家,弄不好連命都沒了。”這部分青蛙也停下了腳步。第三天,剩下為數不多的青蛙還在堅持,不過這種恐懼心理也影響了它們,它們的意誌也因此受到了動搖,別人都放棄了,說不定再爬下去真的很危險,因此也停在了原地。整個鐵塔上密密麻麻爬滿了青蛙,有一隻年齡最小的青蛙,還在吃力地往上爬,起初它也害怕,但是當它淡定下來想一想,比起恐懼它覺得新的家更為重要,最終隻有它爬到了塔頂。厄爾·南丁格爾曾經說過:“無論是什麼,隻要我們將它植入自己的潛意識中,不斷想象並注入情感,都會在某一天成為現實。”當它站在最高點時,它看到了比池塘要大幾十倍的一個湖泊,看到了青幽幽的麥田,這時的小青蛙心裏高興極了,一方麵是因為它為大家找到了新家,更主要的是它戰勝了內心的恐懼,這是成熟的標誌,不久後這隻小青蛙也成了蛙群新的領導者。

我們的社會如同這個蛙群,人才輩出,競爭激烈,一切有誌成功的人,尤其需要有一種敢於創新的精神,敢於表現自己,敢於嚐試,敢於麵對爭議。種種的畏懼心理都將束縛我們前進的步伐,必須堅決打破。 當我們陷入危險的情境時,淡定的心使我們避免了因驚慌而不知所措,而是沉著冷靜,機智應付。淡定讓我們更有理智,會對可能遇到的情況進行分析,所以形成對危險情境的預期心理準備狀態,就能夠有效地戰勝緊張和不安等不良情緒,提高心理適應和平衡性,增強信心和勇氣,以無畏的精神克服恐懼心理。

威名遠揚的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說過:“一個人絕對不可在遇到危險時背過身去試圖逃避。若是這樣做,隻會使危險加倍。但是,如果立刻麵對它,毫不退縮,危險便會減半。決不要逃避任何事物,決不!”在這個世界上,成功的人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他們總能從黑暗中看到黎明,他們在黑暗中能夠做到淡定,克服無光的恐懼,這樣黎明的曙光就在眼前。而失敗的人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麵對一切恐懼時都慌裏慌張,失去了應有的判斷力,在希望中看到的是失望,在順境中看到的是厄運。

你的恐懼來自於你自己,克服恐懼最簡捷有效的方法就是氣定神閑,嚐試去做令你感到害怕的事情,學會堅持。當你勇於麵對而不逃避的時候,你的困難將會越來越少,要克服恐懼,就必須毫不猶豫,立即行動,才能平定心中的慌亂,淡定的心讓你戰勝恐懼從而樹立自信,邁向成功。這不僅是事業的成功,更是人生價值的收獲。永遠不要讓失敗的恐懼擋住你前進的道路,用行動增強信心,用信心驅趕恐懼,隻要勇敢,頑強,堅定,就能排除一切障礙。敢於夢想,敢於冒險,才能成功。

淡定,才能更好地把控命運

一個失敗的人往往會說命運是人生注定的,而一個成功的人則會說命運是自己掌握的。因為命運之神總是挑選人最軟弱的時刻再施以更殘酷的打擊, 當你甘願認命的時候就注定了你最終的失敗,因為你把命運交給了上天,但上天並不能操控命運。 而這個世界上,真正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隻有自己,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你要做什麼樣的人,那是你自己決定。 人一旦想要對抗“命運”蠻橫的捉弄就得鍛煉出淡定的意誌,這樣才能產生具有高韌度的抗壓力,才能更好地把控命運。

淡定能讓人自強不息,樂觀進取從而有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命運也在不知不覺地改變中。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找回自己內心的寧靜。其實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人們選擇方向的差異,而選擇方向上最關鍵的差異則是所具備的淡定的心,能否作出正確的選擇。

野狗和野豬同時被農夫捕獲。正好農夫缺少勞力,於是決定讓野狗和野豬充當勞力幫他看家護院。來到農夫家它們發現家裏有一匹非常神氣的馬。據說,這匹馬原來是一匹野馬,後來被農夫馴養成一匹很能幹活的馬,得到主人的重用。為此,它們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希望。農夫讓野狗和野豬一起守夜。有點小聰明的野豬對憨厚的野狗說:“你先守夜一個月,然後我再守一個月,咱們輪流值班。這樣,我們既可以完成農夫交給的任務,又能得到適當的休息。”野狗同意了。豬暗暗嘲笑狗,覺得它笨,而聰明的自己一定能夠既幹得少吃得好,還能得到主人的認可,它有點飄飄然了。

野狗守夜很認真,當它發現異常情況時,就汪汪地大叫起來。農夫聽到了野狗的叫聲,就知道有賊來了。由於狗的敬業工作,農夫家再也沒有丟過東西,農夫對狗十分滿意。很快一個月過去了。野狗對野豬說:“輪到你值班了。”野豬說:“農夫已經對你十分滿意了,如果我去值班,我也不會汪汪地叫,主人也聽不見,恐怕做不到你那樣。這樣,主人會怪罪我們,還是你繼續值班吧。”野狗想,反正守夜是自己很愛幹的工作,於是它繼續守夜。它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毫不懈怠。

農夫每天給野狗和野豬送來一些食物,野豬總是提前算計好農夫送食物的時間,搶先一步等在盆子旁。當農夫送來食物時,它總是先吃掉大半,野狗隻能吃到一小部分。就這樣,野豬總吃很多,所以變得肥肥的,野狗總是吃得很少,所以變得瘦瘦的。到年關了,農夫覺得一隻野狗就可以完成看家護院的工作。於是,決定由野狗繼續擔任守夜工。而野豬長期不幹活又貪吃所以長得肥肥胖胖,農夫決定把野豬殺了準備過年。

野豬得知這個消息,感到十分不服,為什麼自己那麼聰明卻要被殺呢,於是它就向馬鳴不平,試圖讓馬來勸告農夫改變殺它的主意。野豬說:“我和野狗同時來到農夫家裏做事,都十分辛苦。而且我還比野狗聰明,為什麼要殺死我。”馬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自作聰明的你不能淡定地作出準確的判斷,你自己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正如馬說的一樣,這隻豬不是生來就為了養得肥肥胖胖等著被人殺的,主人給了它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得意的豬有點忘乎所以了,不能靜下心來踏實地工作,親手斷送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可是,人的命,真的是由天注定的嗎?關於職場人生,似乎從理論上說可以達到完美,不過這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實現的,當然工作中絕對不會完全是殘缺的,這中間的關鍵,是人對自己的命運的把握,盡管有相當多的操作空間,但是色彩繽紛的職場生活往往讓人摸不著頭腦,這時我們要提醒自己淡定,不要因為一時的紛亂錯過把握命運的機會。

薩姆·蘇利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奇人,他在19歲那年因為一次滑雪出現了意外而終生依靠輪椅生活。待在家裏的蘇利文陷入了選擇生還是死的掙紮中。他曾多次嚐試自殺,一天傍晚,他坐著輪椅來到戶外,看到遠處的城區正掩映在落日的餘暉中。他想那裏有沸騰的生命活力,人們正在揚起生活的風帆向前航行。此刻,蘇利文淡定了下來,忽然想到自己的大腦很好用,也能夠獨立吃飯穿衣,甚至還能微笑。蘇利文決心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我也要做一個完整的人,我要工作。”蘇利文此時對自己說道,“受傷前我有十億個機會,而現在我還有五億個。”從那一刻起,一個新的薩姆·蘇利文誕生了,他靠自己的努力獲得工商管理學碩士,他學會駕駛汽車,學會開輪船,並且還成了飛行員,能自由駕駛飛機在空中翱翔。當他33歲的時候,競選溫哥華市議員成功了。在連續做了12年市議員後,他又被溫哥華市民推上了市長的寶座。從一個高大的男孩變成了一個殘疾人這一切實在讓人不能接受,但是淡定下來的薩姆·蘇利文重新把命運攥在了自己的手中,最終戰勝了生活中的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