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父皇的話之後,我也點了點頭,因為見過了母妃的例子,我也覺得自己日後應當不會象父皇一般,獨寵一人,也不想日後會讓宮中再出現一些如母妃一般,鬱鬱而終的女子。 WwW COM
見著我的點頭,父皇欣慰的笑了笑道:日後,敦煌朝就要靠你來揚光大了。不過,朕臨終之前,還會有一道讓你感覺到受了委屈和不開心的旨意出來,希望你不要怪罪於父皇,就當是父皇為自己心愛的女子臨終前所做的最後一件事吧。”
聽著父皇後麵的那句話,我不禁怔住了。
讓我感到委屈和不開心,又是為他心愛的女子臨終前所做的最後一件事?難道父皇是留下了什麼有利於母後,而不利於我的旨意嗎?這正是我最擔憂的事,我的心中不禁一沉。
可是,尚未等我將這句試探的話問出口,父皇就又開口道:“宗兒,你先退下吧,朕有些倦了。待朕去了之後,朕希望你能夠將胸襟放開闊一些,善待你母後與琳兒吧。”
秦琳兒的事不消父皇吩咐,我自不會為難一個這樣的可憐女子。但是,至於母後,就恕我辦不到了,我如若善待她,那這些年來,母妃與我所受的苦,以及那個莫名失蹤的弟弟,這一筆筆的冤債,我都要向誰追討呢?
自然,這些話我不會向父皇出來,隻能默默的應了一聲,便退了下去。
三日後,父皇便駕崩了,雖然我曾經怨恨過他,但是,他卻是一個我至親的人了,特別是在他最後對我了那番話之後。對於他的去世,我仍然不可自抑的感到了傷心與悲痛。
在我尚未從傷心和悲痛之中緩和過來時,便迎來了兩道聖旨。
第一道自然是有關於我繼承皇位之事了。
而第二道則是父皇口中那道會讓我委屈與不開心的旨意了,旨意的大致內容是,冊封興國公楊凡、振國公劉思國、護國公包絡、衛國公杜靜遠為輔政大臣,冊封禮部尚書秦碩,也就是母後的大哥為當朝宰相,輔佐我處理朝政,隻是,遇事的決定權與決議權仍然保留在我身上。不過,若是我對母後不盡孝時,母後可以依照證據,聯合這四位輔政大臣之中,半數以上者一起,廢黜我的皇位,重新指定其他的皇子為新一任的皇帝。
讓輔政大臣輔政我處理政事倒也無可厚非,但是,讓秦碩成為宰相,以及讓母後擁有能夠聯合四位輔政大臣廢黜我的旨意,就大大的不妙了。
秦碩成為宰相之後,很多事情就必須要經過他之手處理,而且,他是先皇所賜封的宰相,也不是我想貶就貶,想撤職就能撤的。
另一方麵,據我所知,那興國公楊凡和振國公劉思國,與秦碩素來交好,這就等於,四位輔政大臣中的一半數就已經被母後籠絡過去了,她隻要再從護國公包絡和衛國公杜靜遠之中再爭取一個人過去,她便勝券在握,將我拿捏在她的手中了。
讓我感到很無奈的是,這雖然是一道讓我感覺到很不甘心,也很鬱悶的聖旨,但是,父皇既然都已經故去了,這作為父皇的遺旨,我也就隻能按照這段旨意來執行了,否則就要背上大不孝的罪名。以後的事,我也就隻能等到後麵再慢慢想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