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8、章節8(1 / 3)

“老公,你不熱嗎?”小裙英轉悠著烏溜溜的大眼睛,盯著小卜同學那身騷包的行頭說道。

“嗯……不熱。”

“那你為什麼老擦汗呢?”

“可能是鐵匠鋪的關係,這匠人在燒爐打鐵,爐火旺,出點汗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我們沒進來之前你就已經滿頭大汗了喔……”

“……”

小卜同學很鬱悶,和原來那套短打的部落服裝相比,這身長到快拖地的儒服還真不是一般的熱,真想不明白為啥要頭戴綸巾,這大熱天還包頭巾,難道諸葛亮他就不怕熱出頭虱?最他喵混帳的要數這把純粹裝飾的羽扇,夏天還真不能扇,因為扇出來的是暖風,讓人熱上加熱。

還好,就在小卜同學無言以對的時候,鐵匠陳大適時的出現,“先生,汝要的器具已經打造好,看看合不合你的要求?有否需要修改的地方?”

雖說小卜同學這身行頭是遭罪了點,隨時都有中暑的可能,可作為代價,小卜同學已經被鐵匠陳大尊稱為先生了,小卜同學對於自己從壯士升級為先生頗為滿意,至少現在看起來是個有文化的人,可惜那一嘴“你你我我”的奇怪稱謂卻出賣了他。

“有勞。”小卜同學接過了陳大打造好的東西,仔細觀察了一會兒,隨即大喜道:“氣密性做得很好很到位,我很滿意,毋須修改,這是你的酬勞。”

在三國時代的漢語裏,人們自稱一般喚名,或者用“某、吾、我、餘、予、妾、姎”等,它們的區別並不大,“我”在一般百姓口語裏用得最多,稍稍有點見識會謙稱“某”,而士人和讀書人多稱“吾”或自己的名,“妾”則為已經婚婦女專用的謙稱,“姎”則多用於未婚女子,另外還有稱“朕”稱“孤”的,不過這種人沒幾個,可以忽略不計;稱呼對方一般喚字,或者用“爾、汝、女、若、乃、而、先生、足下、尊駕、公”等,當然,如果對方有號,還可以拍拍對方馬屁,尊稱號,例如:水鏡先生、臥龍先生,如果對方有官職封地,可稱其官職或封地,例如:劉使君(劉備)、張別駕(張鬆)、劉荊州(劉表)等;稱呼他人常用“彼、其、之”等。

至於皓月部落及其它周邊部落的語言,由於無典籍可考,前文在部落裏的對話都直譯成現代漢語,以方便大家閱讀。小卜同學自穿越以來便長居深山,多使用皓月部落的語言,雖然也向自己的老師巴度魯學習了漢語和南越語,但由於在部落裏沒有漢語環境,並不熟習這文言文式的遣詞用句,特別是這“你我他”的稱謂,可能是因為習慣成自然的原因,小卜同學不時的對話中,總會蹦出幾個“你”字,而不是“汝”字。

陳大滿心歡喜地接過報酬,對於小卜同學自稱“我”,他倒是覺得甚是親切,在他以為,這先生沒架子,好相處,連自稱都是使用尋常百姓用的“我”字,至於後邊那個“你”字是啥意思,直接就被他忽略了,他數過了錢,擦了把汗咧嘴笑道:“先生打造此物某從未見過,敢問有何妙用?”

小卜同學搖了搖羽扇,也沒打算解釋,隻是裝神弄鬼地說了一句:“自有妙用!”

陳大也不作計較,隻是憨厚一笑道:“先生大才,自有妙用,某多言,先生日後若要再行打造器具,定然要再來尋某家。”

“自然會。敢問城裏最熱鬧之酒館或酒肆在何處?”

“哦?先生要飲酒?此處往南,不出二百丈,見門外有酒字旌旗之處,便是城裏最為熱鬧之張氏酒館。”

小卜同學點點頭說道:“如此甚好。”小卜同學一拱手,領著小裙英往張氏酒館的方向走去。

小卜同學自穿越以來長居荊交交界的深山當中,這裏地處偏遠,信息本就閉塞,加上部落這裏山高皇帝遠,根本就不服漢朝管製,中原大事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浮雲,小卜同學雖然偶然從外出縣城易物的隊伍知道了一些大山外麵的事情,但有關中原的信息卻是所知甚少,這次小卜同學難得出山,自然得先了解了解天下大勢,而酒館便是他首選的地方。

在三國時代,這資訊傳播可不如後世發達,電視、調頻、網絡是不用想了,壓根沒電,就算有電也沒信號,因此,所有與電有關的媒體都是紙老虎。而報紙、雜誌這些也不用想了,雖然造紙術已經出現,並且蔡倫在東漢元興元年加以改進,但仍然粗糙,勉強算是達到書寫要求,不過較之平滑的書簡、絹帛而言,紙張作為書寫工具並沒有太大的優勢,加上活字印刷還沒出現,就更別提出版社了。

那當時傳播資訊靠的是什麼呢?答案是:嘴。

那裏的嘴最多又最疏呢?答案是:酒館。

無論你是想要打探消息,還是想散播流言,這酒館是你不二的選擇。酒館裏人多嘴雜,雖說都是低聲交談高聲大笑,但酒館裏又沒VIP包廂,想要隔音是不可能的,縱然別人是低聲交談,但如果你有心聽,保準一字不落全都能聽到。

小卜同學才坐沒多久,便從幾個高談闊論滿嘴跑馬的遊俠兒口中,把想知道的消息了解了個大概。

諸如太平道黃巾起義、董卓廢帝立傀儡、十八路諸侯伐董、關羽溫酒斬華雄、關前三英戰呂布、李儒毒計燒洛陽、王允巧設連環計、貂禪絕色間董呂、董卓大鬧鳳儀亭等等一係列《三國演義》裏記載的著名曆史事件,按時間來推算的話都已經發生了,但小卜同學從遊俠兒口中聽到的版本卻多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