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東邊不亮西邊亮
釣魚城下江水清,荒煙古壘恨難平。
雎陽百戰有健將,墨翟久守無降兵。
犀舟曾揮白羽扇,雄劍幾斷曼胡纓。
西湖君臣猶歌舞,隻待崖山航海行。
大統元年10月(1260年11月),安南南部由文壁率領5萬農軍,以微小的傷亡全殲真蠟、暹羅十萬聯軍,消息傳回重慶,又是舉國振奮。而安南北部的塞耶卻沒有這麼好運,他率領的1萬正規軍和5萬農軍、200象兵在河內以西、安沛以南地區,剛對上瀾滄國管寧、管得寬率領的10萬瀾滄軍。還沒開戰,管寧就接到留在首都孟騷主政的瀾滄國王管平的八百裏快遞,得知了緬甸舉國投降易幟的消息。在管得寬的勸告下,管寧連夜帶著軍隊逃回瀾滄國境內,害得塞耶等人白忙活一場。
與南邊石破天驚的重大戰果相比,天國在與南宋的對弈中卻“落了下風”。在宋理宗趙昀指示賈似道把緬王那羅提和60萬大軍被俘投降的消息,發給呂文德、李庭芝、蒲擇之3路大軍的時候,3支部隊卻出人意料地取得了良好的開局:
因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所以湖北置製使呂文德率領的40萬宋軍害怕被伏擊,沒有走陸路,而是乘坐宋國兵部從長江沿線征用的、幾百條大型民船改裝的戰艦,從武昌(鄂州)從逆長江而上,沒遭遇到天國水軍順利地通過嶽州(嶽陽)、夔州(夔門)、隻要通過碉堡重重的開州(重慶開縣)、涪州(涪陵)一線水域,離中京重慶就不到10天路程了,大有直搗黃龍的氣勢。
兩淮置製使李庭芝兵分兩路,一路由自己親自帶領20萬大軍,從揚州出發,經高郵、鹽城、淮安、泗陽、徐州進入天國河南省的歸德(商丘)地域,離河南首府汴梁(開封)不到3天路程;一路由副帥薑才率領15萬大軍,從集慶(南京)出發,經太平(蕪湖)、廬州(合肥)進入天國河南省的安豐(安陽)境內,策應李庭芝軍;
湖廣置製使蒲擇之率領30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自己率領20萬宋軍從廣州出發,進入天國廣西省梧州地界;一路由部將馬暨帶領,從韶州(韶關),進入廣西靜江(桂林)境內。
李庭芝、蒲澤之兩路大軍雖然還沒有攻克目標城市,但已經收複了城市周邊的大大小小上百個鄉鎮。宋理宗看到三路大軍陸續發來的捷報,老懷甚慰,龍顏大悅,宋廷內外無不歡欣鼓舞。
河南歸德城外10裏,李庭芝軍大營帥帳。
全身銀盔銀甲的的李庭芝(1219--1276年,字樣甫,祖居開封,隨州應山人。),正坐在帥椅上,從懷中掏出一張色彩淡雅、做工精細的絲絹,雙手攤開,默默地端詳著。
隻見上麵有蠅頭小楷寫成的幾行詩句:
丈夫知有漢江山,別我去者路漫漫。
後有奸宄妾抵擋,試看風霜飛劍忙。
郎此行、莫回顧,北風蕭蕭虎門樹。
傳檄早定淪陷境,恢複中原馳露布。
郎有身、身許國,無以家為仇可複。
妾有身、身許郎,勿謂兵威不我揚。
一洗千秋巾幗態,淚痕焉在血痕在。
策郎馬、送郎舟,國仇可複妾何求?
“大帥,又在看嫂夫人給您的《送別詩》呀?”坐在下首凳子上的幕僚陸秀夫,悄然來到失神發呆的李庭芝麵前,揶揄道。
陸秀夫生於端平三年(1236年),卒於祥興二年(1279年),字君實,出生於楚州鹽城(今江蘇鹽城),三歲隨同父母遷居江南京口(今江蘇鎮江)。他自幼聰明超群,在村塾就讀,常為塾師稱道:“這百餘蒙童之中,獨有秀夫為非凡兒。”稍長,喜讀愛國為民書卷,才思日漸敏捷,七歲便能詩文:十九歲時考取進士,與留下傳世警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