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日本
注:以下觀點僅代表本人在書裏提出的立場,這也算為本書戰爭的開始做一個前序。
中國和日本,這一對存在了幾千年的對手,一直以來兩國之間的博弈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日本,一個陸地麵積374.744平方公裏,水域麵積3091平方公裏總人口1.2億的國家,國土麵積相當於中國的二十五分之一。其民族長期生活在狹長的地帶和地震多發的陸地上,骨子裏已經養成了一種極端狹隘的民族主義。為了獲得自身民族足夠的生存空間,不惜利用這種極端換取民族的發展。
日本國內匱乏的資源和自然災害頻繁,東瀛民族學會的不是胸懷廣闊而是一種心理不平衡的仇視。他們一直在抱怨著為什麼這樣一個優秀的民族會生在這樣一個貧瘠狹窄的土地上而對岸愚蠢的支那人卻永久享有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的優越環境。他們一直仇視著,覬覦著,總想著有朝一日能把那些肥沃的土地變成養育自己的肥料。
日本人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不是勤勞、刻苦而是擴張、生存。他們為了“開拓萬裏之波濤”不惜妄圖發動戰爭。曆史上前前後後共有四次對外侵略,每一次侵略都是拿朝鮮開刀,最終目的便是中國。
公元1592年、1597年,明萬曆十九年和二十五年,日本鬼子豐臣秀吉奉命征伐的時候便說出了那句代表侵略擴張野心的話:“圖朝鮮,窺視中華。”這個野心逐漸成為了後來的軍國主義。他們為了侵略中國,窮盡一國之力最終仍是敗在他們眼裏支那人的手下。侵略似乎成為了那個國家政府體製和意識形態的代名詞。他們對中國幾百年來的所作所為除了他們不承認之外,誰都清楚。
若不是美國在戰後對日本的經濟援助和扶持,這個手下敗將恐怕到了今天根本無聊叫囂著釣魚島屬於他們。縱然在表麵上和中國的邦交有多麼的正常,可暗地裏還是敵對的狀態,一直把對方視為假想敵。中國人對他們已經足夠好了,也足夠忍讓了,如果東洋鬼子仍想著侵略中國,適當地給他一巴掌還是沒問題的。
中國,一個有著從未間斷的五千年曆史文化沉澱的國家,其民族也有著優秀的民族精神。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也是其領先世界幾千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其實都一樣,身居高位的時間長了便自感驕傲和貪圖安逸。認為自己能一直處於人生的巔峰,跟在身邊永遠點頭的奴才更是讓這份驕傲明顯起來。登上了高峰唯一的路就是下坡路,當然了那隻能是對著那些成功之後就停止了前進的腳步的人說的。中國也曾經這樣,所以它落後了。“天朝上國,地大物博”的驕傲自滿蒙蔽了國人,所以才會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裏任人宰割。幸而中華民族自尊並沒有因此被當代的中國人拋棄,為了民族的自尊他們站起來了。他們拋棄了很多,但他們沒有拋棄民族自尊。
先秦時期的徐福和三千童男童女應該就是今天日本的祖先。從外表上看,中國人和日本人沒什麼區別。如果真要分出一些不同的話,日本人比中國人要矮了一截,無論從身高和民族自尊上看。這或許是東洋鬼子長期生活在狹隘的環境下而養成的一種奴性吧?
其實這也不能全部怪他們。他們搞了幾百年的擴張沒成功到頭來卻成了別人的駐軍基地,長期以來對美國的卑躬屈膝以換取國家的發展。或者這不叫投靠美國,而是利用美國來換取他們經濟的改善,但是美國人好像並沒有被他們利用反而一直到了現在的政府還是全盤美化。
東洋人侵略擴張的那一套根本就行不通,因為一個物種適應了原來的生存環境突然換了另外一種生存壞境是沒辦法生存下去的,除非他們有蟑螂一樣的性格。正如熱帶的魚不會出現在南極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