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人發殺機 第七十一章 客棧講學(1 / 2)

有性子激烈一些的儒生,直接問道:“妖尊身為妖族,拜入儒門之中,卻要向仙道低頭,想要和仙道聯手麼?”

儒門之中,對仙道的態度可以分為兩派,一派是要鬥,一派是想和。這些儒生,大部分都是對仙派沒什麼好感,想要和仙道鬥上一鬥的。

許七說出了那番話,頓時就讓不少儒生覺得,他有和仙派合作的意向。

看著情緒有些不穩的眾儒生,許七搖頭道:“本座隻是說學學仙道的做法,和仙道聯手的事情,提也休提。”

“前幾日在繞梁樓上,本座曾說過,百姓都不蠢笨,卻不能以聖人之言教化。聖人之言雖然能教出諸位一樣的君子,但卻無法落到實處,想要以輕飄飄的道理讓百姓信服,實在是不可取。”

看著神色各異的儒生,許七道:“諸位之中,不知道有沒有曾經嚐試過,想要以儒門聖人之言教化百姓的?如果有,還請站出來說一說,取得了怎樣的成效。百姓麵對你所說的儒門道理的時候,又是怎樣的態度。”

這番話落在儒生耳朵裏,登時就有不少儒生暗暗歎氣。這些儒生中,還真有不少人是想要切實的去做一些事情,教化民眾,讓民眾信仰儒門正道的。隻是道理說了千萬遍,民眾卻不愛聽,一點作用都沒有起到。

肯來聽許七講述自己的理念的,也都不是抱著詩書,躲在書齋隻會吟詩作畫的無用書生。心中有安世濟民之念,自然是想做一點事情的。

隻是抱著儒門的理念去做了事,才發現處處碰壁,處處無用。儒門經典上都是金玉良言,但在做事時,卻找不到用武之地。

也正因為如此,聽了楚舟和群儒辯論之後,這些心中懷揣安世濟民之心,卻又缺少切實做法的儒生,才會如此的急切。

“反觀仙道,仙道有什麼能夠切合民眾的理念麼?仙道講的是成就真仙,長生不死,講究個根骨悟性,不是隨便誰都能修道,更不是隨便哪個修士都能夠長生不死的。”

“如果仙道用自身的理念來教化民眾,仙道還能如此得民心,如此大興麼?仙道也沒有做這樣的事情,而是直截了當,直接澤被民眾,給了民眾切實的利益。不管是施符舍咒也好,捉鬼驅邪也罷,仙道為民眾做的事情,都是讓民眾最能夠直接受益的事情。”

“儒門想用道理來教化萬民,卻忘了萬民要的是一口飽飯,是切身利益,而不是輕飄飄的道理。如果飯都吃不飽,自身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聽這些道理又有什麼作用?”

“所以,”

許七負手看著若有所思的眾儒生,再度給出了自己的觀點:“若想要安世濟民,還真要學學仙道的手段,拋開輕飄飄的道理,讓百姓得到切實的利益。百姓能夠得到利益,自然相信儒門,濟世安民的同時,儒門自然也就光大了。”

“本座所說的輕重,正是如此。若以光大儒門為重,必然要重視儒門理念,濟世安民之事實在難行。但若拋開空談道理,為民眾切實做事,不僅可以安世濟民,更能夠光大儒門。”

……

從豔陽當空到暮色四合,許七站在客棧的大堂中,向這些胸中有激情卻沒方向的儒生,講他們心中最想要的“濟世安民之法”。滅盡仙道這一層心思,現在還不好拿出來,許七也隻是和儒生們探討,如何才能夠將“為民眾切實做事”這件事情落到實處。

如果隻是講述自己的理念,分析其中的道理的話,倒也用不了這麼長的時間。隻是這些儒生多有疑問,多有不解之處,一旦提出,許七也要花費不少時間來講清他們的疑問。

暮色四合,飯點早過,儒生們卻還意猶未盡,不想離開。許七沒說什麼大道理,隻是分析百姓心中所想,指出百姓想要成什麼事,以及該如何做事。

因為時間所限,這位九陽先生將前兩點說了不少,到底“如何做事”這一點卻沒提到太多。看這位九陽先生侃侃而談的架勢,他心中必然是已有準備。

儒生中不乏自行摸索的,隻是一直沒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道路。在碰壁中,也模模糊糊的明白了一些道理,卻從沒想的這麼透徹過。今日聽九陽先生一番話,儒生中先前做過一些嚐試的,立刻有了撥雲見日之感,先前碰壁時想到了卻沒想明白的道理,此刻再也不模糊,頗有茅塞頓開之意。

這一番不拘於經典,卻又處處合著儒門“澤被萬民”的理念的真知灼見,實在是常人難及。

九陽先生,真不愧是大儒王明世的親傳弟子!

越是如此,在場的儒生們越是想聽一聽,這位不愛講空泛道理的九陽先生,要如何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