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風起雲湧(1 / 3)

深秋過後,雖然沒有下雪,但寒氣卻一天比一天的重起來。

這從京都城裏麵家家戶戶屋簷下那一長溜,粗似兒臂,晶瑩剔透,如刀劍一般鋒利的冰棱就足可感覺到冬天的嚴酷了。

京都城是大陽王朝的都城。

大陽王朝鼎盛繁華,地大物博,遼闊寬廣,人口數萬萬,是天朝上邦。

大陽立國已五十餘載,曆經三皇勵精圖治,雖說今年與吐蕃突厥爆發了戰亂,稍耗元氣,卻也仍可稱得上一大盛事。

大陽正統朝二十年立冬剛過,從京都出征邊塞的征擄大將軍韓世績帶領大軍不日便會凱旋而歸了,這則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在京都中瘋傳,當然,更多的是為打敗了敵軍而自發的高興。宮裏也傳來旨意說聖上會攜文武百官在城門口親迎出征將士,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並祭天拜祖。

京都中最有名的酒樓非德月樓莫屬,一則此樓酒菜都非普通凡品,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單單一道香舌如蘭就需生取活雀舌九九八十一片,其他諸如猴腦,熊掌,龍魚亦備受京都達官貴人推崇。

最重要的乃是德月樓乃是京都皇宮外最高處,高九層,春花夏杜鵑,秋月冬雪寒,文人雅士最喜在天氣晴朗之日登高望遠,深秋之夜登樓賞月乃是除皇宮那座攬星樓之外絕佳之處。

從聽聞聖上要親迎征擄軍開始,德月樓的各層雅間便預定一空,尤其靠近主道的房間,更是千金難求。這些巨賈富商隻為能有幸一睹龍顏一二和征擄將士的風采。

這日一早城隍司便開始主道上灑水淨塵,兩側張燈掛彩,實乃比迎接春節還要隆重,大軍選定進城的時辰在正午時分,一天陽氣最為充沛的時候。當然大部分的士卒會留在了城外的軍營。離城十裏左右,從德月樓上有人傳來一聲驚呼,原來放眼望去征擄軍上空隱隱有股狼煙,直衝雲霄。此乃由眾將士的精氣血凝練而成,鬼神難近。

當征擄軍抵達城門外,當今聖上大陽王朝的統治者正統皇上也恰如其分的到城門口,雖說是親迎,可卻不能真讓皇上來等,所以為保證時辰無誤,欽天監派了六十四名騎乘日行千裏的大宛良駒來回奔馳施以調節。

正統皇上端坐在龍攆上,二十年前繼承大統至今,每日親批奏折至亥時,早朝一天不曾休停,精力早已大不如從前,此時見愛將歸來率領這群國之勇士叩拜,亦驅步步下龍攆親自去扶起威震四夷的方世績。

這對韓世績來說更是種莫大的殊榮,士為知己者死,正統皇帝對方世績來說更是君父。

愛卿辛苦了,宮中早已備好美酒,出征一年未見,甚是掛念,此番朕定要好好痛飲幾杯,愛卿斷斷不可拂朕的好意啊;正統皇帝故作溫怒狀笑盈盈的說道。

韓世績躬身抱拳道;微臣萬萬不敢。

哈哈哈;好好,正統皇帝見愛卿這般窘狀不由牽著方世績的手,笑道,走陪朕入宮,今晚咱君臣之間不醉不歸。

盛大的歡迎宴會從中午一直進行到半夜,正統皇上由於已過天命之年,再加上這些年對朝政的嘔心瀝血,身軀精力早已大不如前,喝過幾番後,便早早退宴去歇息,但文武大臣與皇親國戚輪番過來敬酒,再則今日主角是自己不可不喝,亦不好也過早避宴,待韓世績回到府邸書房後,酒勁上來也大感吃不消。

稍坐片刻,門外響起了幾下敲門聲,隨後一婦人推門而入手中端著一壺冒著熱的茶壺。隻見此婦人,頭上戴著八寶攢珠髻,身上穿著絲織素色雲羅衫,外披典雅寶石黑披風,

身量豐腴不失端莊,一雙丹鳳眼,眼角含笑,款步輕移。方世績見來人是愛妻林婉容。

忙道。夫人怎的還未休憩親自過來,深夜風寒漸重恐怕擾了身子,端茶送水此等小事讓下人服侍即可。

婦人輕笑道,夫君每日為國事操勞,賤內做分內些許小事,不足老爺掛憂。

待婦人將醒酒的參茶倒滿,雙手放在韓世績的頭部輕輕按摩,韓世績眯著雙眼問道,夫人,我將那孩子帶回來,你不會怪我吧,婦人道;這麼些年夫君對賤內的一片愛護之心,豈可不知,夫君深夜獨自坐在書房不也正怕難過賤內這一關嗎,夫君既然不願再納妾。賤內豈可是如此不知好歹之人。斷了夫君家的香火。

再者賤內觀那孩子也歡喜的緊,請夫君放心,賤內定視那孩子視如己出。不會惹出讓旁人笑話的家宅後話。

婦人道,夫君明日一早還需上朝,今日便早些歇息了吧,待明日賤內去太雲觀裏煩請無真仙長尋個良辰吉日便將那孩子正視收為養子。好讓夫君後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