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瀾大6,封彌帝國。 WwW COM
琰帝三十年,冬。
北有承唐敵軍進犯,戰事連綿,北承軍團大將護國元帥皇七子封彌千隕駐守北承軍團,以安軍心。
國無儲君已久,時值君心終有所屬,帝,屬意皇五子為儲。
皇五子野心勃勃,不滿於屈居儲君之位,以皇五子為主,皇四子為輔,於封儲之日當起兵逼宮退位。
皇五子起兵圍城,壇之上眾目睽睽之下,質問琰帝,“父皇,兒臣不夠優秀嗎?兒臣不夠睿智嗎?這泱泱封彌江山,能夠交於兒臣之手了嗎?”
琰帝氣怒,不予作答這些問題,隻道,“逆子!你這是謀逆!”
而後怒極攻心,當場暈厥,被送回皇宮。
這一日,後來被史官們記載為奪位日。
二皇子封彌澤隕帶著數千親兵衝入王城勤王救駕,而後王城城門緊閉,不能進出。
安國將軍葉龍領兵迎戰,二皇子親兵全滅,二皇子重傷不知所蹤,據傳已經身故。
端王籌謀已久準備良多,王城盡在其掌握之中,眾多貴族見風使舵地迎合著他,更有諸多文官,以及端王的嶽父當朝右相紀卿予對其予以支持。
琰帝被軟禁於皇宮之中。
百姓們人心惶惶,一時之間,風向大變。
當下午,皇宮中一道道聖旨就傳了下來。
琰帝久居帝位,為國勞心勞力,龍體抱恙欠安,對國事越心力交瘁,早有退位之心,皇五子封彌端隕德行出眾,本就頗得君心,更有官員們的支持和推崇。故而傳位於端王,代行一切事宜。琰帝則是尊為太上皇,頤養年。皇後慕氏尊為母後皇太後,端王的母妃和貴妃尊為聖母皇太後。
端王妃紀氏尊為皇後,其父紀右相升為宰相,而慕左相則是被調職去禮部,不再分為左相右相,紀右相成為獨相,一家獨大。
端王誠側妃葉氏尊為誠貴妃,其父安國將軍葉龍封為安國大元帥,暫職王城都統管理維護王城秩序。
四皇子封彌霖隕原本是個光頭皇子沒封王沒封爵的,一躍成為了益親王。
五皇子封彌端隕暫行帝王事務,擇日登基為帝。
誰都知道這是個什麼情況,這明顯就是逼宮退位成功了,成王敗寇的處置方法不同罷了。
隻是最讓人好奇的是,新帝會如何處置已經貴為睿親王,更是北承軍團大將護國元帥的封彌千隕。
而後,一道聖旨就到了軍部去。
原本軍部就因為這忽然又要封一個元帥出去而頭疼得很。
一般一個帝王麾下有一個元帥就已經很可以了,這才多長時間?第二個都要封出去了。
而且想著那遠在北承的睿親王,還不知道是個什麼風向,而且,還不知道新帝會如何處置。
若是新帝要翦除睿親王勢力的話,那麼北承的戰事怎麼辦?
那幾個常年駐守北承戰線的老將也都已經被遣返回王城解甲歸田了。
好在這一道聖旨,讓軍部的人輕鬆了不少。
新帝是不打算處置睿親王的,雖然的確是重兵看守了睿親王府,而睿親王府留守的親衛,也幾乎是全候地守在王府門口,氣氛很是緊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