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門外,逍遙子抬起頭,看著這熟悉又陌生的正門,臉上滿是複雜。
“唉,二十多年了。”
逍遙子感歎一聲,眼中仿佛能夠看到往日的一幕幕。
“什麼人,皇宮重地,閑雜人等速速遠離。”
宮門禁軍看著這一身道袍的古怪道人,立即嗬斥道。
“孤要見陛下。”
逍遙子從懷中取出一方印璽,丟給了禁軍將士。
接過印璽,禁軍查看後臉色為之一變。
“不知是哪位王爺?”
禁軍將士神色恭敬地問道。
“孤原本叫弘農王,結果宮裏那位硬是給我改成了逍遙王。”
“你們現在應該管我叫逍遙王。”
劉辯收回印璽,一臉無語地說道。
當初他的王號被改成逍遙後,鬱悶了好幾天。
畢竟這麼中二的王號,自古都沒見誰這麼取過。
“原來是逍遙王。”
“王爺稍後,容卑職前去稟告,若是陛下同意,卑職再領王爺入宮。”
士兵恭敬地施了一禮,出言說道。
“去吧。”
劉辯點了點頭,並沒有為多說什麼。
曾幾何時,這裏也是他劉辯的家。
如今祖宅成了別人的不說,回家還得讓人同意。
劉辯不知道的是,他這就不錯了,還不用買票。
曆史上有位皇帝,回家還得買門票呢。
回到宮中的劉彥,命人將兩個孩子送回各自所住的宮殿。
而他則是返回禦書房想著淩煙閣和武廟的事情。
淩煙閣自是不用說,那些在興複大漢的路上立下赫赫戰功,為他出謀劃策、統籌全局的人傑。
可是武廟就不一樣了。
文武廟這種東西,最核心的東西看的不是這個人能力如何,而是ZZ正確。
忠誠、仁義這些良好的品德,反而比各自的能力要更加重要。
一邊想著,一邊提筆書寫著淩煙閣的名單。
二弟三弟自是不必多說,淩煙閣前兩個席位是板上釘釘的。
顧雍、荀彧、賈詡、顏良、徐榮、麹義、呂布、趙雲、張遼、典韋、張郃、田豐、沮授、郭嘉也是沒什麼可爭議的人選。
程普、韓當雖然功勞比不過前麵幾人,但一直任勞任怨,且資曆甚高,他不可能不讓他們進去。
曹操、徐晃、韓浩、張燕這些人功勞都不算小,在大漢統一的過程中屢立戰功。
這就已經二十二人,二十四個席位顯然不太夠用。
何況,淩煙閣不可能重武輕文,也需要加入文官來維持大漢的文武平衡。
文官之中,荀諶、阮瑀、路粹這三人在初期缺人的時候,更是各地往返哪裏需要去哪裏。
而荀攸雖然後麵才加入,但加入之後獻計極為主動。
這樣一個勤勤懇懇的老黃牛,他也不可能虧待了。
最後,二十四淩煙閣硬是被劉彥擴充到了三十六人。
額外又加入了參與平定江東、征伐倭國的周瑜、張郃的老搭檔高覽、外加孫策、馬超等武將。
文官之中又挑選了六人,分別是二舅哥甄堯、賣馬的張世平、恩師蔡邕、對劉彥影響頗大的盧植、美食家程昱以及文武雙全的魯肅。
至此,淩煙閣三十六功臣便已經挑選完畢。
這些人或許有的人功勞、名氣不是最大,但卻跟隨自己非常之久。
在私人情感上,在劉彥心裏加了很大的分。
至於武廟人選,肯定要做做樣子,人品、道德是第一標準,其次才是他們在曆史上所做出的貢獻。
而就在劉彥潤筆開始準備琢磨武廟人選時,典韋的走了進來。
“陛下,逍遙王劉辯來了,說是要見一見陛下。”
典韋拱了拱手,如實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