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關於價值主義教育觀——在英國劍橋大學(1 / 3)

尊敬的校長先生、老師們、同學們:

首先,感謝學校對我的邀請,感謝為我提供和大家在一起交流學習的機會。我來自中國雲南,一個被稱為彩雲之南的地方。它以生物多樣性、文化多元性、多民族聚居、氣候多樣性而著稱,這裏有26個民族,4700萬人口,1300多萬在校學生。也許你們對這個地方感到陌生,但從今天開始,你們對這個地方會產生一種神秘感,就像我對劍橋大學同樣有一種很神秘的感覺一樣。

為什麼劍橋大學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之一?為什麼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作家、政治家都來自於這所大學?為什麼劍橋大學是誕生最多諾貝爾獎得主的高等學府?也許正是這樣的神秘使劍橋大學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中國學生最向往的大學之一。

我今天和大家在一起交流的是我的價值主義教育基本觀點。我們試圖在價值哲學基礎上,以國際化教育視野、本土化教育行動和對未來教育的探索,提出價值主義教育思想。

為什麼提出價值主義教育思想這一命題?

首先,我們從人類活動的本質去探討價值主義教育思想。人類社會活動,無非是以人為主體,將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文資源、人力資源)轉化為財富(包括物質財富、文化財富、精神財富),從而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過程而已。人類社會活動的主體是人,過程是人,手段是人,目的是人,都是追求人的內在價值的發展和實現主體價值的外化。人類教育活動順應人類社會活動的這一本質要求,實現和發展人的價值,這就使教育活動必然基於人類社會活動的核心地位和全過程。

其次,我們從價值主義出發,去探討價值主義教育思想。人類活動都是價值發展活動,都是以價值創造與價值消費為核心內容的活動,人類社會的一切關係歸根到底都是價值關係。人的一切行為、思想、情感和意誌都以價值為源動力,追求價值最大化,最大限度和持續性提高每一個人和人類社會活動的價值總量。教育活動是價值活動的基礎。教育是實現和發展人的價值的活動過程,是發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引領人類文明進步的社會活動過程。教育的價值功能應該是發展人、引領人類,而不是適應人、迎合社會。教育是人和人類價值的自我形成活動,教育形成人的知識價值、能力價值和品格價值,創造人類的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教育引領人類思維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管理方式的轉變和發展。教育使人們既能駕駛個人和家庭輕盈奔馳的遊船,也能駕駛國家和人類穩健遠洋的客輪。羅崇敏演講集關於價值主義教育觀

第三,我們從批判教育理性工具主義、實用主義的過度張揚的現實教育問題上去探討價值主義教育思想。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實的人類教育包括發達的英國、美國、法國和發展中的中國、印度等都存在教育理性工具主義、實用主義過度張揚,導致教育理性價值嚴重失落、教育價值迷茫和教育價值危機。我們深入思考就會發現,人類最大的危機是價值危機,價值危機的根源是教育價值危機。政治危機、經濟危機,人類戰爭不斷,社會衝突,疾病肆虐,生態惡化,都能在教育中找到其價值危機根源。教育價值危機主要體現在教育使人異化,將人異化為“物”,因教育使人創造“物”,又因教育使“物”征服人,使人變為“物”的奴隸;教育工具化、功利化、世俗化、庸俗化愈演愈烈,教育成為統治者的管理工具,成為家庭耀祖光宗的工具,成為學生吃飯謀生的工具,成為機構賺錢發財的工具。教育時空價值降低,教育教學成本不斷升高,效率效益不斷降低,教育教學價值率下降。在亞洲有的國家,教育的傳承與創新價值不斷流失,創新人才難以培養,教師、學生和教育管理者的價值評價的唯一標準是考分,人的創造天性被屏蔽。

第四,我們從重建教育價值上去尋找消除教育腐敗、維護教育尊嚴的根本途徑。各國教育領域也許存在不同程度的學術腐敗、經濟腐敗、權力腐敗的問題。教育領域的腐敗與其他領域的腐敗不同的是,其他領域的腐敗影響範圍小,周期短,而教育領域的腐敗影響範圍廣,持續性長,如果不及時根治,會給學生帶來價值扭曲。為什麼在我國會存在社會對教育、對學校的不滿情緒不斷滋生和蔓延?對教育的誠信和公正置疑不斷?這與學校的行政化、學術的金錢化、學習的情緒化有很大關係;與教育領域滋生腐敗的土壤不斷“肥沃”而不是“貧瘠”有直接關係。通過重建教育價值,清除教育腐敗,正本清源,回歸教育本真,塑造教育尊嚴,已成為教育自身發展的邏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