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三周星期五(9.19.)(3點25放學)
放學後,我、柯安妮、風漠然和聽說晚上能見到風心阿姨而激動的不回家、非得要與我一起去舞蹈室的許佳華、戴緣一起在食堂吃了晚飯。
回到特殊寢室的門口時,遇到了收拾完東西正要回家的萬澤朗四人組,在許佳華的大力宣傳下,這四人也立馬決定不回家,要與我們一起到舞蹈室去看風心阿姨所說的要給我看的東西。
------------------
開學第三周星期五(9.19.)下午5點
“風阿姨好。”第一次見到風心阿姨的許佳華等人禮貌的問道。
“風心阿姨,有什麼要給我看?”我問道。
“這是老娘星期二參加的舞蹈聚會的視頻,今天出來了,給你看看,以你變態的悟性,老娘相信會有不少收獲。”風心阿姨見到我們,一改坐著的優雅姿態,一手拿著遙控機,一手叉著腰說道。
說完,按動開始鍵,開始放視頻,全然不顧受了打擊的許佳華等人。
柯安妮、萬澤朗內心獨白:有人和我一樣被風心阿姨的本性雷到了,心裏平衡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身穿藍色衣裙,雙手持白色羽毛折扇的女士,我想,這位女士要跳的應該是一段古典舞。
“啊!是周涵!”許佳華大叫道。
“啊,真的!”戴緣也驚訝的說道。
除了我和風漠然,其他人都表現出驚訝加驚喜的表情。
我一如既往的不知道這人是哪位,而風漠然可能、也許、大概也是不認識。。。。。。吧。
風漠然內心獨白:姑姑給我們看這個視頻,不會是為了向涵星炫耀她的舞蹈上的那些朋友吧,那可真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了。
“是的,這位舞蹈家是著名舞蹈藝術家,兼職做演員的周涵。”風心阿姨介紹道。
“兼職做演員?”許佳華等人作為周涵作為演員時的鐵杆粉絲,又被風心阿姨的這麼一個消息給打擊了。
“她要表演的是《春江花月夜》,古典女子獨舞,編導是栗承廉,編曲是諸信恩根據同名古曲改編,此舞首演於1957年,由陳愛蓮主演,團體是北京舞蹈學校。”風心阿姨仍然無視被打擊的幾人,繼續解說道,“《春江花月夜》原是柳堯章根據傳統琵琶曲《夕陽簫鼓》改編並易名的一首樂曲,樂曲表現夕陽西下時人們在簫鼓伴奏下輕歌曼舞和搖歸舟的動人景象。而舞蹈編導者則給這首樂曲以新的解釋,並賦予了嶄新的藝術形象。舞蹈表現了一位古代少女在春天的月夜,漫步於江邊花叢中,觸景生情,幻想著自己將來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舞蹈動作語彙全部采用的是中國古典舞蹈的動作、姿態和造型,通過“聞花“、“照影“、“聽鳥鳴”、“學鳥飛翔”以及“想像中的愛情幸福”等情節,表現出特定的環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參考百度,有小小的刪節。這裏的舞蹈家是虛實結合的,有空的讀者可以去一一核實一番。)
隨著風心阿姨的解說,視頻中的女子以唯美的舞蹈動作詮釋著她對於愛情的憧憬,觀看視頻的我們也漸漸融入了這動人的景象。
舞蹈結束,我仍然有些意猶未盡,不得不說周涵的舞蹈技巧和舞蹈感情都是極其豐富的。
而從許佳華等人仍然看著台上的周涵那如癡如醉的眼神中卻明顯可以看出她們是更多的沉醉在周涵漂亮的舞姿上。
視頻中的各個舞蹈家們在舞蹈結束後過了一段時間,也才從美好的景象中回過神,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接下來,上場的是三位女舞蹈家,她們對著台下鞠完躬,退到幕後等待音樂開始。
不過這次,許佳華等人沒有什麼反應,所以她們應該隻是女舞蹈藝術家,沒有成為演藝圈的明星。
“這是一部中國古典舞三人舞。1980年獲全國首屆舞蹈比賽創作、表演、音樂、服裝設計四項一等獎。1994年獲“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像獎。”風心阿姨又開始解說,“作品取材於《宋史·韓世忠傳》中梁夫人擂鼓抗金的記載。舞蹈通過一係列細節,運用高度概括的創新的舞蹈語彙,表現了女主人公梁紅玉大敵當前親率兒子為丈夫軍隊擂鼓助戰的過程,塑造了梁紅玉巾幗英雄的感人形象。舞蹈在語彙、技巧、手法上既繼承了民族傳統舞蹈精華,又非常成功地進行了創新,用豐富、新、美的語言塑造了梁紅玉的舞蹈形象。如有機糅合中國戲曲舞蹈中的跨腿、大踏步、掖腿轉、小垛泥、揚手踏步等動作,擴大、拉開動作幅度,強調腰部曲線動律,使舞蹈動作剛柔相濟,流暢大氣,節奏舒展。女主人公的主題動作鮮明,隨情節、性格發展而產生豐富的變化。收放有度、靜動自如,構成相當完美而新穎的動律。鼓點的運用、擊鼓與舞蹈的處理都成為作品的有機內容。尤其鼓的功用,不僅是道具,更是成為“台上之台”,女主人公和兩員小將在上麵的舞蹈,擴大了舞台的表演區域,增強了舞蹈的藝術感染力,烘托了激戰的氣氛,使作品呈現出濃烈的藝術色彩。”(作者:再次表示參考與百度,這裏基本上沒有刪節,話說這樣向大家說明來源後應該就不算抄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