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改良大滿貫(1 / 2)

開學第三周星期天(9.21.)友朋小吃廚房上午11點30工作時間

涵星的改良佳肴

“幫我把這些麵團按照模型弄出四十個。”我把準備好的模型和一大碗麵團給新來的廚師學徒說道。

副廚師長今天請假,兼職經理把這光榮的帶新人的任務交給了我,我便從善如流的接了。因為,既然有免費勞動力用,不用白不用。

“哦。”廚師助手答應了便開始擺弄麵團。

由於之前柯安妮和萬澤朗四人留下的教訓,我便沒有立刻離開,等看到他擺弄出了3個沒有問題的模型麵團,我才拿著其他的材料,去做自己的事。

當然,涵星轉身的時候,並沒有看到廚師助手因為涵星看了他一會而高興的嘴都快笑歪了的表情。

其實大滿貫就是抹茶小丸子,抹茶是綠色,表示為過關,在上麵以微笑為裝飾,表示滿意,大滿貫寓意即以滿意的分數過關。(眾人:你還可以更無恥一點嗎?作者:==。。。現實中很多店家不就是這樣的。我哪無恥了。眾人默。)

友朋大滿貫原需材料:低脂牛奶350G;糖50G;抹茶粉7G;吉利丁片5G;糯米麵團(糯米粉+水和成)適量;

原本做法:1,吉利丁片用的凍水泡軟備用;2,低脂牛奶+糖煮滾;3,篩入抹茶粉;4,放入已泡軟的吉利丁片攪拌均勻放涼,倒入杯中,放入冰箱冷藏4小時以上即可;5,糯米麵團做成一個個小汍子,用滾水穿燙,放涼後放在凍好的抹茶奶凍上,再放上適量的紅豆沙,即完成了

中國因為缺少石磨碾磨技術(現有的石磨已經被宇治抹茶公司專利了),一些加工廠就采用氣流粉碎機來生產綠茶粉,這2年,一些茶農也開始用比較好的茶原料來製作綠茶粉,為了給自己的產品賣一個好價錢,他們給自己的綠茶粉命名為----抹茶。

而大滿貫其實用的是綠茶粉,並不是真正的抹茶粉。

大滿貫是友朋自開店以來的招牌點心,也有無數優秀的友朋廚師在製作過程中改良這招牌點心的做法、材料,然後再教給新的廚師,但是,抹茶粉由於價格上與綠茶粉的相差大,製作上更加麻煩耗時等等原因,友朋的廚師們一直都沒有對這味材料有所更改。因此,我對做法上並沒有什麼大的改動,對材料也隻是改動一味----綠茶粉。

是的,我打算將綠茶粉改為正宗的抹茶粉。

而我為什麼有這能力製作出正宗的抹茶粉,也算是機緣巧合吧。

貴族學校以前的春秋遊都是去國外觀光的,而初二的那次春遊,正是去日本觀光。

對於富家大小姐大公子們,讓他們集體去一個地方觀光旅遊,行程全部統一,那一定是不可能的。因此,貴族學校的帶隊老師將我們帶到日本後,為我們各自組成的小隊分配好翻譯,便讓我們自由活動了。

我在貴族學校唯一的朋友是記憶裏模糊的朋友,李艾老師那次為了代替另外一個老師的課,沒有和我們一起來日本。

因此,我和記憶裏模糊的朋友組成一個小隊,對了,按這麼說,記憶裏模糊的同學好像是我的同班同學。

總之,結果就是我們兩個和一個翻譯組成三人小組在日本觀光。

基本上所有去日本觀光的朋友都不會錯過日本的茶道,我們自然也不會例外。

就是那個時候,我見識到了日本的抹茶,並且在喝過後立刻喜歡上那自然清爽甘甜的味道。

既然感興趣,我便向翻譯要求對方仔細介紹一下抹茶,在對方平實緩慢的語速中漸漸對抹茶有所了解。

回去後用電腦查到了更多關於抹茶的信息,當了解到抹茶源於中國隋朝,興起於唐朝,鼎盛於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而中國自明代以來,開始流行衝泡飲茶,中國抹茶茶道遂告失傳,中國古代文明的結晶――茶磨也隨之絕跡,中國抹茶(Matcha)形成曆史斷代,成為中國茶人心中永遠的痛。相反,日本抹茶起源於日本本土,但九世紀末隨遣唐使進入日本的中國抹茶(Matcha),在日本卻得到了發揚光大並被日本抹茶吸收。日本人將品茶與宗教哲學、社會道德、品行修養融為一體,將飲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時,我那愛國之心一動,便更加對抹茶上心了,是的,我打算去學習如何做正宗的抹茶,至少要有一個中國人知道中國的抹茶怎麼做。

至於為什麼我隻是興起要有一個中國人懂抹茶之道而不是要大肆發揚抹茶之道的念頭,理由很簡單,這一定是一件十分累人的活,百分百會影響到我平靜而又懶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