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62年4月23日(3 / 3)

汗珠還掛在那紫紅的臉膛。

這個小夥子剛剛交班,

又承當起《青年工人》刊物的主將。

一隻手臂在板報上揮動著畫筆,

熟練得如同操縱他的車床。

卷一中師時代

—手,捧著那自擬的草稿,

像捧著顆紅心獻給太陽。

鮮紅的大標題是“向黨報提”,

凝結著這小夥子的忠誠和願望。

從那片桃花般的粉白小字,

我看見小夥子的青春正在閃光……

車間門外

車間門外有兩排桃樹,

像兩縷粉衩夾著一條小路。

小路盡頭是座玻璃花窖,

一陣陣的馨香沁人肺腑。

數不盡的名花燦爛奪目,

初來的人定要誤會走進了花圃。

美的世界環抱著英雄好漢,

鐵綞的音響伴著蜂飛蝶舞!

絢麗的粉茳中樹立著個“紅旗榜",

英雄們的周圍是鳥語花香。

工人勞動的汗水與藝術的清泉,

在這兒彙成了生活的海洋……

中午支部開會。研究明天團章學習小組的講話內容:自支部擴大會以來,同學們思想進步和學習的情況、表現,湧現的好人好事,存在的問題,有些什麼要

求,等等。

下午集體到鐵兩電影院肴電影《被開墾的處女地》上、下集,昨晚寫詩沒睡好,今日頭昏腦漲,精神不振,電影也沒看好。

1962年4月26日

下午1點30分,諸書記召集各班支書開會,布晉“五一”、“五四”的工作,研究和確定了在我校開展評比活動和五好青年的條件。

中文五班劉碧餞和尹淑蓮持介紹信到市文聯領文藝講座的人場券。住校牛提前打飯,飯後一同到文化宮去,有些同學很熱情,主動參加,怛有的同學任憑你怎麼動員吧,他也無動於衷。我莨歎惜他們錯過這樣好的學習機會。似除了磨磨嘴皮勸一勸,還能硬拉人家去聽講座嗎?從這件小事上也町見一個人的求知欲如何。但不是說,不去聽講座的同學就都不行,其中有呰還是很勤畓的,隻因有作原因,有別的事情,聽沈陽二台6點15分的《日出》廣播劇,或離家遠,回太太晚,父母惦丨己,或道路偏僻,一人獨行不便……可是,那些無故不去者,真讓人感到遺憾。

文聯萬老師把門,持介紹信的劉碧通尚未到場,我與萬老師說明,讓同學們 隨來隨進了。

三樓文化廳裏寥寥兒人,如黎明時分的疏茁。小舞台的紫絨蓓承下來,襯托—張小講桌,廳裏空空落落,成排的綠色帆布椅。張續宗到了,盃令全到了,張廣全到了,我與張廣全坐在一起,交換詩稿相互學習。座的年輕人,上動耍看我們的詩,而且看後不客套地提出中肯的批評。從這點上看,夠朋友,質樸而炱誠!他叫趙樹嶺,在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作,愛好文學,更愛好歌曲。我們互報 姓名和通信地址後,便成了熟人廣。岸岡來了,獨自人坐在廳子後排側角裏,我們招呼他到前麵來。他把新的兒歌《友子熟》給我們看。說文聯《兒歌》小冊子5月初排版。

做報告的是沈陽評劇院院長趙天林,他自稱一不作報告,二不講話,而是發表自己學習主席講話的心得。他舉例大都是“三句話不離本行”的戲曲,連句詩也沒談到。但講的還是很中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