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這男人笑起來很邪氣,三十多歲人了笑起來像我們二十多的小年輕一樣,一臉惡作劇後的壞笑表情,一下子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想這家夥絕對不簡單,一看就是個不好糊弄的主兒。
三樓的貴賓間裏,曾叔給做了介紹,壞笑的男人叫老幺。曾叔讓老幺點菜,這家夥還真不客氣,拿過菜單把招牌菜點了一半,要是桌子再大點我估計他能都點了。曾叔老沈先和老幺嘮了會,看樣子倆人有陣子沒聯係了。菜齊了打發出了服務員,就開始說正事了,“你看這倆小子咋樣?”曾叔先開了口:“我兒子就不說了,這個嚴四兒是我和你說的山爺他孫子,不看僧麵看佛麵。我臉盤子小,山爺他老人家的遺孤在這看你小子再說什麼不收徒弟。”老幺歎了口氣:“哎,我服了,你個老狐狸,自己兒子不自己教讓我一外人帶你放心嗎?我說小帥哥,你爹可比我強啊?”
老沈笑著抓住老幺的手:“你個小屁孩,就是不按規矩來,這手藝不傳子的。祖師爺怎麼就收了你這個不聽管束的楞皮啊。”
自商盜墓之舉開始出現,到漢朝厚葬之風盛行全國,平常百姓人家就一生七八皆隨土,至於王族巨賈的墓裏的冥器更是車載鬥量。盜墓之風逐漸盛行,逐漸出現了聚眾為盜的卸嶺一派。到漢末曹操招募卸嶺一門中的高手,設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這兩種專業盜墓的公務員。到漢末晉初撤銷發丘摸金,這些官倒高手流落民間自成一派,於是盜墓一行就有了卸嶺發丘摸金三派。到了唐朝道教是國教,道士地位尊崇,就有倒鬥的扮作道士身份作掩護,號稱搬山一派。倒鬥的高手基本出自四派,四派雖然手法規矩各有千秋,但是四派都有一條行規通用,倒鬥不傳子,傳子不過三。就是說倒鬥的手藝不傳子女,如果破了這規矩就過不去三年這道坎必定家破人亡。
老沈嘴裏說的規矩就是倒鬥不傳子的規矩。老幺卻是一臉滿不在乎的樣子:“我說沈胖子,現在馬上都二十二世紀科技時代了,再過幾年就人手一飛機了,還講這些老黃曆啊。咱這門手藝要是再用洛陽鏟那一套就叫人笑話了。”老沈喝了杯酒笑著的胖臉紅撲撲的:“操,雖說洛陽鏟用的少了,你小子倒鬥就敢不帶?老哥哥我不信,碰上個山高路窄的你還能把機器抗上去?老祖宗的東西咱還是得留點不吃虧。”
曾叔看他倆鬥嘴倒是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行了行了老幺,說正題吧。咱這就讓倆孩子先給你端杯拜師酒怎麼樣?”聽到拜師,老幺頭搖的和撥浪鼓一樣:“別價老曾,我可不想收什麼徒弟。”
聽到老幺還是不收徒弟曾叔的臉也有點掛不住了,老幺卻還是一副媳婦嬉皮笑臉的樣子:“怎麼了老曾?我話不是還沒說完嘛。我這人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為人師表我肯定做不了。不過我想好了,我代我師父收倆師弟,我和倆小兄弟平輩稱呼成不?其實我就是不習慣做長輩兒。你放心,這行裏的道道我絕不藏著掖著。”“你這個小子就是花樣多。我看這樣吧,你師父的酒你得捎帶著,你這個師兄酒也不能落下。”老沈道。
我和曾老師心裏也美滋滋的,我們這年歲什麼都不怕,就怕長輩管,老幺不願意收徒弟我們樂得逍遙。
敬拜師酒這事還是比較簡單,老幺先交代了我們已經西遊的師傅名號楊意圖,然後痛快的把兩杯拜師酒替師傅他老人家幹了。
“師兄!”,看到這師兄挺好相處,曾老師的嘴皮子也利索起來:“倆師弟先敬你2杯,然後在陪你來個十全十美,怎麼樣”?老幺拍了拍曾老師肩膀:“小兄弟,做哥哥的酒還在後麵。哥哥雖不是拘泥禮法的人。師傅他老人家不在了,但酒捎到拜師禮也得捎到,你倆磕頭吧,我給老人家捎著”。
沒想到這二十二世紀科技時代的師兄還挺會賺便宜,無奈曾叔在場,我也不好說什麼,心裏暗暗琢磨一會怎麼把老幺灌桌子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