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1 / 3)

話說宣王自東郊遊獵,遇了杜伯左儒陰魂索命,生了重病回宮,合眼便見杜伯左儒,自知不起,不肯服藥。

三日之後,病勢愈甚。

其時周公久已告老還鄉,仲山甫已經死亡。

於是下召讓老臣尹吉甫和召公召虎托孤。

兩個老臣直至榻前,低下頭問安。

宣王命內侍扶起。靠於繡褥之上,對二臣說:“孤賴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寧。

不料一病不起!太子宮涅,年雖已長,性頗暗昧,卿等竭力輔佐,勿替世業!”

兩個老臣稽首受命。方出宮門,遇大史伯陽父。

召虎私謂伯陽父曰:“前童謠之語,吾曾說過恐有弓矢之變。

今王親見厲鬼操朱弓赤矢射之,以致病篤。

其兆已應,王必不起。”

伯陽父曰:“吾夜觀乾象,妖星隱伏於紫微之垣,國家更有他變,王身未足以當之。”

尹吉甫曰:“‘天定勝人,人定亦勝天。’

諸君但言天道而廢人事,置三公六卿於何地乎?”

言罷各散。不隔一時,各官複集宮門候問,聞禦體沉重,不敢回家了。是夜王崩。薑後懿旨,召顧命老臣尹吉甫,召虎,率領百官,扶太子官涅行舉哀禮,即位於樞前。

是為幽王。詔以明年為元年,立申伯之女為王後,於宜臼為太子,進後父申伯為申侯。

史臣有詩讚宣王中興之美雲:

於赫宣王,令德茂世。威震窮荒,變消鼎雉。

外仲內薑,克襄隆治。幹父之蠱,中興立幟。

卻說薑後因悲愉太過,未幾亦堯。

幽王為人,暴戾寡恩,動靜無常。

方諒陰之時,押昵群小,飲酒食肉,全無哀戚之心。

自薑後去世,益無忌憚,耽於聲色,不理朝政。

申侯屢諫不聽,退歸申國去了。

也是西周氣數將盡,尹吉甫,召虎一班老臣,相繼而亡。

幽王另用虢公,祭公與尹吉甫之子尹球,並列三公

三人皆讒謅麵諛之人,貪位慕祿之輩,惟王所欲,逢迎不暇。

其實隻有司徒鄭伯友,是個正人,幽王不加信用。

一日幽王視朝,歧山守臣申奏:“涇、河、洛三川,同日地震。”

幽王笑曰:“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

遂退朝還宮。

太史伯陽父執大夫趙叔帶手歎曰:“三川發原於歧山,胡可震也!

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今三川皆震,川源將塞,川既塞竭,其山必崩。

夫歧山乃大王發跡之地,此山一崩,西周能無恙乎?”

趙叔帶曰:“若國家有變,當在何時?”

伯陽父屈指曰:“不出十年之內。”

叔帶曰:“何以知之?”

伯陽父曰:“善盈而後福,惡盈而後禍。

十者,數之盈也。”

叔帶曰:“天子不恤國政,任用佞臣,我職居言路,必盡臣節以諫之。”

伯陽父曰:“但恐言而無益。”

二人私語多時,早有人報知貌公石父。

石父恐叔帶進諫,說破他好佞;

直人深宮,都將伯陽父與趙叔帶私相議論之語,述與幽王,說他謗毀朝廷,妖言惑眾。

幽王曰:“愚人妄說國政,如野田泄氣,何足聽哉!”

卻說趙叔帶懷著一股忠義之心,屢欲進諫,未得其便。

過了數日,歧山守臣又有表章申奏說:“三川俱竭,歧山複崩,壓壞民居無數。”

幽王全不畏懼;方命左右訪求美色,以充後宮。

趙叔帶乃上表諫曰:“山崩川竭,其象為脂血俱枯,高危下墜,乃國家不樣之兆。

況歧山王業所基,一旦崩頹,事非小故。及今勤政恤民,求賢輔政,尚可望消弭天變。奈何不訪賢才而訪美女乎?”

虢石父奏曰:“國朝走都豐鎬,千秋萬歲!

那歧山如已棄之展,有何夫係?叔帶久有慢君之心,借端謗訕,望吾王詳察。”

幽王曰:“石父之言是也。”遂將叔帶兔官,逐歸田野。

叔帶歎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吾不忍坐見西周有‘麥秀’之歌”於是攜家竟往晉國。——是為晉國大夫趙氏之祖,趙衰趙盾即其後裔也。

後來趙氏與韓氏三分晉國,列為諸侯。此是後話。後人有詩歎曰:

忠臣避亂先歸北,世運淩夷漸欲東。

自古老臣當愛惜,仁賢一去國虛空。

卻說大夫褒晌,自褒城來,聞趙叔帶被逐,急忙入朝進諫:“吾王不畏天變,黜逐賢臣,恐國家空虛,社稷不保。”

幽王大怒,命囚晌於獄中。

自此諫淨路絕,賢豪解體。

話分兩頭。卻說賣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懷抱妖女,逃奔褒地,欲行撫養,因乏乳食,恰好有個蟻大的妻子,生女不育,就送些布匹之類,轉乞此女過門。

撫養成人,取名褒擬。

論年紀雖剛一十四歲,身材長成,倒象十六七歲及鋅的模樣。

更兼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發挽烏雲,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傾國傾城之貌。

一來姒大住居鄉僻,二來褒姒年紀幼小,所以雖有絕色,無人聘定。

卻說褒響之子洪德,偶因收斂,來到鄉問。

湊巧褒似門外汲水,雖然村妝野束,不掩國色天姿。

洪德大驚:“如此窮鄉,乃有此等麗色!”

因私汁:“父親囚於鎬京獄中,三年尚未釋放。

若得此女貢獻天子,可以贖父罪矣。”

遂於鄰舍訪問姓名的實,歸家告母曰:“吾父以直諫忤主,非犯不赦之辟。

今天子荒淫無道,購四方美色,以充後之宮。有擬大之女,非常絕色。若多將金帛買來獻上,求寬父獄,此散宜生救文王出獄之計也。”

其母曰:“此汁如果可行,何惜財帛。汝當速往。”

洪德遂親至擬家,與似大講就布帛三百匹,買得褒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