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溫媼來到正宮,宮人先已說知如此如此。
申後佯為診脈,遂於枕邊,取出書信,囑咐:“星夜送至申國,不可遲誤!”當下賜彩增二端。
溫姐將那書信懷揣,手捧彩增,洋洋出宮。
被守門宮監盤住,問:“此繒從何而得?”
媼曰:“老妾診視後脈,此乃王後所賜也。
內監曰:”別有夾帶否?“曰:”沒有。
“方欲放去。又有一人曰:”不搜檢,何以知其有無乎?
“遂牽媼手轉來。媼東遮西閃,似有慌張之色。
宮監心疑,越要搜檢。一起上前,扯裂衣襟,那書角便露將出來。
早被宮監搜出申後這封書,即時連人押至瓊台,來見褒妃。
褒妃拆書觀看,心中大怒。
命將溫姐鎖禁空房,不許走漏消息。
卻將彩緒二匹,手自剪扯,裂為寸寸。
幽王進宮,見破繒滿案,問其來曆。
褒擬含淚麵對曰:”妾不幸身入深宮,謬蒙寵愛,以致正宮妒忌。
又不幸生子,取忌益深。
今正宮寄書太子,書尾雲:’別作計較。必有謀妾母子性命之事,願王為妾做主!
“說罷,將書呈與幽王觀看。
幽王認得申後筆跡,問其通書之人。
褒妃曰:”現有溫媼在此。“幽王即命牽出,不由分說,拔劍揮為兩段。髯翁有詩曰:
未寄深宮信一封,先將冤血濺霜鋒。
他年若問安儲事,溫媼應居第一功。
是夜,褒妃又在幽王前撤嬌撒癡說:”賤妾母子性命,懸於太子之手。
“幽王曰:”有朕做主,太子何能為也?“
褒姒曰:”吾王千秋萬歲之後,少不得太子為君。
今王後日夜在宮怨望咒詛,萬一他母子當權,妾與伯服,死無葬身之地矣!
“言罷,鳴嗚咽咽,又啼哭起來。幽王曰:”吾欲廢王後太子,立汝為正宮,伯服力東宮。
隻恐群臣不從,如之奈何?“褒妃曰:”臣聽君,順也。君聽臣,逆也。吾王將此意曉諭大臣,隻看公議如何?
“幽王曰:”卿言是也。“是夜,褒妃先遣心腹傳言與貌尹二人,來朝預辦登答。
次日,早朝禮畢,幽王宣公卿上殿,開言問曰”王後嫉妒怨望,咒詛朕躬,難為天下之母,可以拘來問罪?
“虢石父奏曰:”王後六宮之主,雖然有罪,不可拘問。
如果德不稱位,但當傳旨廢之;另擇賢德,母儀天下,實力萬世之福。
“尹球奏曰:”臣聞褒妃德性貞靜,堪主中宮。
“幽王曰:”太子在申,若廢申後,如太子何?
“貌石父奏曰:”臣聞母以子貴,子以母貴。
今太子避罪居申,溫清之禮久廢。
況既廢其母,焉用其子?臣等願扶伯服為東宮。
社稷有幸!“幽王大喜,傳旨將申後退入冷官、廢太子宜臼為庶人,立褒妃為後,怕服為太子。
如有進諫者,即係宜臼之黨,治以重辟。
此乃幽王九年之事。
兩班文武,心懷不平,知幽王主意已決,徒取殺身之禍,無益於事,盡皆緘口。
太史伯陽父歎曰:”三綱已絕,周亡可立而待矣!
“即日告老去位。群臣棄職歸田者甚眾。
朝中惟尹球、貌石父、祭公易一班佞臣在側。
幽王朝夕與褒妃在宮作樂。
褒妃雖篡位正宮,有專席之寵,從未開顏一笑。
幽王欲取其歡,召樂工嗚鍾擊鼓,品竹彈絲,宮人歌舞進臨,褒妃全無悅色。
幽王問曰:”愛卿惡聞音樂,所好何事?“褒妃曰:”妾無好也。
曾記昔日手裂彩增,其聲爽然可聽。
“幽王曰:”既喜聞裂增之聲,何不早言?
“即命司庫日進彩增百匹,使宮娥有力者裂之,以悅褒妃。
可怪褒妃雖好裂增,依舊不見笑臉。
幽王問曰:”卿何故不笑?“褒妃答曰:”妾生平示笑。
“幽王曰:”朕必欲卿一開笑口。
“遂出令:”不拘宮內宮外,有能致褒後一笑者,賞賜千金。
“貌石父獻計曰:”先王昔年因西戎強盛,恐彼入寇,乃於儷山之下,置煙墩二十餘所,又置大鼓數十架。
但有賊寇,放起狼煙,直衝霄漢,附近諸侯,發兵相救,又嗚起大鼓,催趲前來。
今數年以來,天下太平,烽火皆熄。
吾主若要王後啟齒,必須同後遊玩儷山,夜舉烽煙,諸侯援兵必至,至而無寇,王後必笑無疑矣。
“幽王曰:”此計甚善!“乃同褒後並駕往驪山遊玩,至晚設宴儷宮,傳令舉烽。
時鄭伯友正在朝中,以司徒為前導,聞命大驚,急趨至驅宮奏曰:”煙墩者,先王所設以備緩急,所以取信於諸侯。
今無故舉烽,是戲諸侯也。異日倘有不虞,即使舉烽,諸侯必不信矣。將何物征兵以救急哉?
“幽王怒曰:”今天下太平,何事征兵!朕今與王後出遊儷官,無可消遣,聊與諸侯為戲。
他日有事,與卿無與!“遂不聽鄭伯之諫。
大舉烽火,複擂起大鼓。鼓聲如雷,火炮燭天。
線內諸侯,疑鎬京有變,一個個即時領兵點將,連夜趕至儷山,但聞樓閣管箭之音。
幽王與褒妃飲酒作樂,使人謝諸侯曰:”幸無外寇,不勞跋涉。
“諸侯麵麵相覷,卷旗而口。褒妃在樓上,憑欄望見諸侯忙去忙回,並無一事,不覺撫掌大笑。
幽王曰:”愛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貌石父之力也!
“遂以千金賞之。至今俗語相傳”千金買笑“,蓋本於此。
髯翁有詩,單詠”烽火戲諸侯“之事。詩曰:
良夜頤宮奏管簧,無端烽火燭穹蒼。
可憐列國奔馳苦,止博褒妃笑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