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醫流派(1 / 1)

為什麼會產生那麼多的中藥流派,因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天氣導致某個地方生出很多“本地病”。

1.傷寒派 特點:六經辯證 著作:傷寒雜病論 代表人物:張仲景 經典方劑:桂枝湯

醫聖張仲景收集醫方,集結成醫學著作《傷寒雜病論》,並創立了六經辨證(六經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

六經辨證為首個以辨證論治診治疾病的手段。(辯證指四診:望、聞、問、切)

2.補土派 特點:脾胃內傷,百病由生

著作:脾胃論 代表人物:李東恒(李杲) 經典方劑:補中益氣湯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恒認為人吃五穀的寒熱皆會影響到五髒六腑,內傷身體。

隻要調理好脾胃,就不會得內傷虛損類疾病。

3.養陰派 特點: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著作:格致餘論 代表人物:朱震亨(朱丹溪)經典方劑:越鞠丸

《內經》曰:“年至四十,陰氣自半,而起居衰矣。”又日:“男於六十四歲而精絕,女於四十九歲而經斷,夫以陰氣之成,止供給得三十年之視聽言動,何況人之情欲無涯。”

4.寒涼派 特點:火熱論 著作:素問玄機原病式 代表人物:劉河間(劉完素) 經典方劑:防風通聖散

金元四大家之一劉完素:“六氣皆能化火。”(六氣指的是風、火、暑、濕、燥、寒)

5.溫補派 特點:溫補陰陽 著作:景嶽全書 代表人物:張景嶽 經典方劑:左歸丸

張景嶽認為“陽非有餘,真陰不足”,反對了朱丹溪提出的“陽常有餘”的理論

6.溫病派 特點:寒涼清靈 著作:溫熱論 代表人物:葉天士 經典方劑:銀翹散

葉天士創立了衛氣營血的辯證方法。

7.火神派 特點:扶陽 著作:醫理真傳代表人物:鄭欽安 經典方劑:四逆湯

火神派推崇溫扶陽氣,以陰陽為治病總綱,善用附、薑、桂。

8.攻邪派 特點:汗、吐、下 著作:儒門事親 代表人物:張子和(張從正) 經典方劑:三聖散

金元四大家之一,主張伐邪以扶正,善用汗、吐、下三法以祛除外內之邪。

9.千金派 特點:養生 著作:備急千金要方 代表人物:孫思邈 經典方劑:葦莖湯

藥王孫思邈醫德極高,提倡並踐行“大醫精誠”此理念來對待患者。

不殺生靈,不用蟲、蛇、蟻、獸。

10.局方派 特點:百家精華 著作:太平惠民合劑局方 代表人物:古醫家 經典方劑:藿香正氣散

太平聖惠方此書可謂是宋代有名的方書,當代醫家常用的方劑基本都來源於太平聖惠方。

現今中成藥的選方與製作都有很多都來源於此書。

11.彙通派 特點:中西醫結合 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 代表人物:張錫純 代表方劑:阿司匹林石膏湯

彙通派講究中西醫結合,並運用中藥及西藥結合治療。

看似中醫西醫不相容,但河水是水,井水也是水。(來源於《赤腳中醫》)

注:

金元四大家及理論學說:劉完素的火熱說、張從正的攻邪說、李東垣的脾胃說和朱震亨的養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