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舊唐書記載,公元七世紀初葉,鬆讚幹布統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玉朝。當時中國內地正是唐太宗統治下的強盛的唐朝。六三四年,鬆讚幹布遣史到唐朝送厚禮,請求通婚。六四○年。鬆讚幹布,又任命大相祿東讚內使官,以黃金五千兩和珍寶數百件作聘禮,請唐通婚。唐太宗允許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六四一年,唐太宗命汪夏玉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往吐蕃完婚。這是有史書可查的。
據民間傳說,鬆讚幹布就第二次出使求婚的時候,當時向庭朝求婚的還有一些王朝妁使官。他們大都博學多才,而且能言善辯,並以厚禮取得唐太宗的歡心。這樣一來,反倒使傾向與吐蕃婚的唐太宗為難了。文成公主該嫁給哪個王朝鮮呢?他一時拿不準主意。漂亮,聰明的文成公主聽到這消息後,為試探吐蕃人的智愚,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她要求太宗用考試的方法來確定自己的終身。太宗欣然同意了。
開考日期到了。這天,各朝使官早早聚集在考場,有的誠惶誠恐,有的躍躍欲試,恭候著開考答辯。考試開始後.出乎大家的意料,考官並沒有讓他們舞文弄墨,搖唇鼓舌。隻在禦案上放了一個高一尺,長一尺二寸的金麒麟。另外,還有一把細長的絨線。那金麒麟是純金鑄成,此時放在禦案上,金光耀眼,栩栩如生,精巧玲瓏,令人驚歎不已。在金麒麟的正麵,刻有“公主愛物”四個漢字。據說這是太宗親點禦筆寫上去的。
參加考試的使官們看得目瞪口呆,不知擺此物與考試有何相幹。這時,有一位主考官宣布說,這次考試,用不著大家賦詩作文,交口答辯。考題是:在金麒麟的左耳中,有個芝麻粒大小的洞口,此洞通過金麒麟的全身,中間共有十二個彎曲,與尾巴尖上的一個小孔相通。參加考試的人,如能將一根絨線從耳孔穿到尾孔者,算是考中了。金麒麟是文成公主的心愛之物,誰考中歸誰所有,公主就嫁到誰的王朝去……
使官們聽罷考官的宣布,因誇功心切,對考官說的考題未加細想,便爭先恐後,紛紛向前搶絨線。等他們拿著絨線一試,個個都傻了眼。又細又軟的絨線,別說穿過又小又彎曲的洞孔,就是沒有十二個彎,兩孔筆直相通,也根本辦不到。這樣的考題,真乃是難似上青天了。使宮們有韻急得抓耳撓腮,有的垂頭喪氣,手裏拿著細細的絨線,猶如千鈞之棒。他們眼睜睜地看著金麒麟,搖頭歎息,一籌莫展。
再說吐蕃大相祿東讚,聽憲考官的宣布後既沒有上前搶絨線,誑沒有顯得驚慌失措。他眉宇微蹙,尋思片刻,然後匆忙離開考場。不一會,他又興衝衝地返回考場。人們隻見他兩手合在一起不知捧著何物。他走到禦案前,抽出一根絨線,大家這才看見他手裏捏著一隻螞蟻。他把絨線係在螞蟻身上,接著放在金麒麟的左耳上。螞蟻見洞,立刻爬了進去,祿東讚順手從身上取出一把銀匙,拿在手中,不停地敲擊著金麒麟。大家很快明白了他的用意,都被他的絕頂聰明所折服。不多會,螞蟻帶著絨線,從金麒麟的尾端鑽了出來……
考試結果,祿東讚考中了。從此,文成公主嫁到眭蕃,與鬆讚幹布完婚。而這金麟麟,也就歸祿東讚所有,成了他家世代的榮耀。可惜這段生動的曆史故事被史學家們在寫史書時遺漏了。隨著曆史昀摧移,時代的變遷,金麒麟的價值越來越大,自然成了價值連城的國寶。同時,它在政治、曆史方麵的價值,更是沒法估量的。
祿東讚一家三世為大相,金麒麟也就代代傳下來。到了唐末,吐蕃衰亡,朝代更替,世事滄桑,此寶也就下落不明。據傳,上千年來,曆代的一些名門貴胄達官顯族,為了得到它,不惜絞盡腦汁廣為搜尋,最終不了了之,成為幹古之謎。
上世紀70年代的一天夜晚。整個中州地區像被一頭凶悍的怪獸吞噬了一般,黑得怕人。突然間,那怪獸勃然作怒,它肆無忌憚地抖著自己的淫威,讓風暴從黑彤彤的密雲中猛烈地衝擊下來,仿佛想把地麵的一切全都卷走。緊接著,宛若黑布幔遮嚴的夜空被閃電無情地撕破,震耳的沉雷在漫無邊際的夜空中滾動著。它愈來愈緊,愈來愈近,竟如萬馬奔騰,向市郊的中州醫院鋪天蓋地似地襲來……
就在閃電的亮光中,隻見一條滿是青苔的彎曲小道,像根黝黑的長帶從病樓向小道盡頭的太平間延伸過來。小道上,出現了—副被白布單蒙著的擔架車。天快下雨了,車輪在飛速地轉動著。兩位穿白大褂的醫護人員推著擔架車,匆匆往太平間走來。
“這個鬼天氣!”這時,走在前麵的那位叫晁正琺的男子掉頭望了望後麵推車的女護士,有點不滿地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