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地空導彈經典戰例(2)(2 / 3)

從此,美軍又恢複了對河內的常規轟炸。B-52在河內上空肆無忌憚地恣意飛行,耀武揚威,B-52飛行高度達萬米以上,在這樣的高空投擲航空炸彈,在當時的技術狀態下,還沒有哪一種防空火力具備對抗能力,也正因為如此,長時間內,越南軍民似乎無可奈何,河內建築物不時被航空炸彈擊中燃燒,市民更是平添不少的驚恐。

不過,越南人民軍很快認識到,導彈陣地之所以屢次遭遇打擊破壞,主要是沒有躲開美國偵察衛星的偵察監視。避免遭敵偵察和打擊,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必須使導彈陣地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作戰行動具有一定的突然性。為此,越南人民軍在前蘇聯的幫助下,秘密建起了新的導彈陣地。時隔不久,果然有5架B-52戰略轟炸機再次例行飛臨河內上空,掩體內的防空導彈抓住有利戰機,迅速撕去偽裝實施發射,一枚枚導彈呼嘯著奔向藍天直刺向飛行中的5架B-52戰略轟炸機,4架B-52戰略轟炸機被炸毀。從1973年12月18日到30日的兩周時間內,美軍對越南北方實施了“地毯”式轟炸,有32架B-52戰略轟炸機被擊落,其中29架是被蘇製“SA-2”地空導彈擊落的,占總數的90%以上。

四、美軍導彈兵逞凶利比亞

1998年3、4月,美國憑借其空中優勢,對利比亞實施了大規模的空襲作戰行動。美國軍隊對利比亞的襲擊,開創了現代高技術戰爭條件下,“外科手術式”打擊的典型戰例。

美國作為一個軍事超級大國對一個弱小國家大開殺界,必定事出有因。事實上,利比亞本來是一個親美國家,美國在利比亞也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並且建有相當規模的軍事基地。但是,1969年9月1日,利比亞軍隊的陸軍中尉卡紮菲率領“自由軍官組織”發動了一場政變,並出任了利比亞革命指揮委員會上席,從此利美關係迅速惡化。

卡紮菲執政後,推行了一套親前蘇聯反美國的外交政策,大批購買前蘇聯武器,聘請前蘇聯軍事顧問,而把美國視為國家的“頭號敵人”,並且下令關閉了美國設在利比亞的空軍陣地,宣布錫德拉灣屬利比亞領海,廢除所有利美簽訂的軍事和經濟技術協定。1979年12月,為了支持伊朗的反美鬥爭,2000名利比亞人在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館前舉行示威,燒毀了使館大樓。美國對利比亞的這種倒戈行為當然極為不滿和憤慨,對卡紮菲更是恨之入骨。1981年,美、利兩國最終宣布斷交,隨後兩國不斷出現摩擦。其中,1985年6月,美國環球航空公司飛機被劫;1985年12月,羅馬機場和維也納機場相繼發生恐怖事件,其中3名美國人遇害死亡。一連串的事件,使美國認定利比亞是一個策劃和支持恐怖活動的基地,決意對它進行一次空中打擊,來教訓一下利比亞。

美國空襲利比亞開創了高技術戰爭的先例。1986年3月14日,裏根總統召集會議製訂了代號為“草原烈火”的作戰方案。為此,美國向地中海集中了大量艦船和多架各型號飛機。3月23日下午,隨著美軍凱爾索中將的一聲令下,美國海軍軍艦3支航空母艦編隊,50艘各型艦艇、240架飛機,進入了利比亞認為是領海、美國認為是公海的錫德拉灣,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

麵對美國的挑釁和軍事打擊,卡紮菲並不懼怕,而是采取了針鋒相對的策略,命令部隊嚴陣以待,隨時戰鬥。一時間,錫德拉灣戰雲密布,危情一觸即發。

24日下午1點,美國第6艦隊中的3艘戰艦和100多架飛機以演習為名,肆無忌憚地越過卡紮菲宣布的位於北緯32度30分的所謂“死亡線”。利比亞斷然出手,下午2點52分,2枚蘇製薩姆-5防空導彈,從利比亞陣地發射升空直指2架美國飛機,但都因美國軍隊的強力電子幹擾,均未擊中目標。接著,利比亞又出動2架米格-25殲擊機前往阻止,無奈也遭美空軍戰鬥機的攔截被迫返回。傍晚時分,利比亞導彈基地又先後發射了3枚薩姆-5導彈和1枚薩姆-2導彈,都因受到幹擾未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