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凡例(1 / 1)

一、此書原為初學而設。並非全璧。采集諸家本草。參酌鄙見。共集藥品五百八十餘種。

每種編成一二聯或三四聯。止論其性味主治確切不移者。其他一概不錄。

一、此書原取簡便易讀。故每藥一種。其聯句概從簡略。尚有意義未盡者。於每味下另增小注。讀者玩之。

一、此書有一物內附入數種者。於目錄一概標出。以便查閱。

一、此書所載藥品。不過五百八十餘種。皆尋常凡用之藥。其餘不常用之藥。以及有名未備之物。均未載入。學人欲窺全豹。自有他書具在。

一、此書於每類之前。附列李時珍綱目數語。以廣學人見聞。即仍本草綱目之舊。

一、此書仿諸家之式。起首先列用藥法程數則。一遵前人遺訓。略為增損。使學人可先明用藥之法。再讀後篇。自能運用。

一、此書始丁亥至戊戌。凡十易寒暑。已蒙諸大雅賜序付刊。尚有拙著成方便讀兩卷。

分類注疏。當續出問世。

用藥法程

凡用藥須明五味。辛者能散能橫行。苦者能降能泄。甘者能補能緩中。酸者能收斂。鹹者能潤下。能軟堅。能先知各藥之性。然後可以合於病情。

凡用藥須審質之輕重。性之有毒無毒。氣之寒熱溫涼平。然後可以知用之多寡。

凡用藥當明其五色五臭。青入肝。黃入脾。赤入心。白入肺。黑入腎。臊入肝。焦入心。

香凡用藥須知質之輕者。能浮能升。可以上入心肺。質之重者。能沉能降。可以下行肝腎。

中空者發表。內實者攻裏。為枝者達四肢。為皮者達皮膚。為心為幹者。內行髒腑。枯燥者入氣分。潤澤者入血分。酸鹹無升。辛甘無降。寒無浮。熱無沉。然後可定其升降浮沉。以類相從之用。

凡用藥當知有相反相畏相惡相使相須之別。惟相反不可合投。其餘即無從顧慮。故特將相反之藥。列於藥品之末。然後可知藥之宜忌。

凡用藥須知製炒之法。各有所宜。如酒炒則升提。薑炒則溫散。用鹽可入腎而軟堅。用醋則注肝而收斂。童便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去燥性而和中。乳能潤枯生血。蜜能甘緩益元。土炒藉土氣以補中州。麵煨抑酷性勿傷上膈。黑豆甘草湯浸。並能解毒和中。羊酥豬脂塗燒。使其滲骨易脆。去穣者免脹。去心者除煩。明乎製炒之法。然後可以運用治病。

凡用藥有宜陳久者。有宜新鮮者。陳者取其烈性漸減。火性漸脫。新者取其氣味之全。

功效之速。學人亦宜考求。然後立方可以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