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清萊四巨頭(上)(1 / 2)

泰國最早的時候采用的是舊曆泰國曆,和中國的陰曆相似,但比陰曆早了約兩個月。二十世紀初,拉瑪六世王采用了佛曆,將佛祖涅槃日定為元月元日,佛曆將全年十二個月分為大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直至近代,才逐漸采用西元紀年,日期與西元一樣,但年份比西元多了543年。

泰曆八月三十下午,中雨,清萊府軍政大樓。

坤沙副官推門進入辦公室的時候,阿南將軍正坐在大班椅上,背對著門,靜靜的看著落地窗外。

坤沙副官看了眼桌上空空的杯子,拿起放在一旁的保溫壺,往杯子裏加了些茶水,再加了幾塊糖,然後拿著杯子站到阿南將軍身旁,靜靜的將杯子遞了過去。

泰國人習慣喝印度紅茶,將煮好的茶水放入保溫瓶中,要喝的時候倒出來加糖就可以了。

阿南將軍伸手接過杯子,抿了一口,沒有說話,仍然是眼睛似乎沒有焦距的盯著窗外,好像在想著什麼。

坤沙副官也沒有出聲打擾,站在一旁,也看著窗外。

窗外的雨淅淅瀝瀝的,玻璃上打了一層細細小小的雨滴。遠遠望去,整個清萊府籠罩在一片朦朦朧朧之中,遠處的群山更是煙霧繚繞,彷如仙境。近處,東西、南北走向的兩條筆直的水泥大道將清萊府區分成了四個部分,而軍政大樓,就處在這兩條路的交叉點上。軍政大樓的周邊,大都是典型的兩三層的泰國佛教式建築。這種建築有著圓形的屋頂以及尖尖的頂端,看起來挺高,但卻隻有下麵的兩三層有用。

道路兩側的棕櫚樹和芒果樹在雨水的衝刷下輕輕抖動著,雖然下著雨,但絕大都數的沿街店鋪都照常營業,路上來來往往的人也不少,很多有用雨具,有一些身體壯實的人連雨具都不用。對於雨季,大都生活在泰國的人都習以為常了。

兩人都看著窗外,良久,阿南將軍才緩緩開口問道:“你看出點什麼沒有?”他知道坤沙也在看窗外。阿南將軍妻子早逝,沒有留下子女,他也沒有再娶。對坤沙這個侄子他是視如己出,將他帶在身邊,不時的提點幾句。而坤沙也沒有讓他失望,很多事情都能辦得妥妥當當。

“這兩條路,確實給清萊人民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坤沙副官指著窗外的馬路笑嘻嘻的道。這兩天路是阿南將軍主政清萊後修建的,他知道這是將軍這四年最得意的手筆了。

“你這臭小子!”阿南將軍有些哭笑不得:“我可不是叫你拍馬屁啊。”修這兩條路確實是他主政清萊的亮點,甚至可以說是這四年來的唯一亮點。他初來咋到,主政理念與清萊地方勢力格格不入,做起事來頗多掣肘,在君主立憲政體的泰國,地方行政長官做事,是要被地方議會製約的。而帕茶家是清萊府老牌地方勢力,在地方議會中帕茶家或親帕茶家的議員就占了近半的席位。這也是阿南將軍覺得帕茶家已經尾大不掉,抓住這次機會想狠狠打擊一把的原因。

清萊府位於泰國的最北部,與緬甸接壤,而緬甸與泰國可以說是世仇,曆史上,緬甸曾經多次進攻泰國,清萊府首當其衝,數次淪為緬軍占領區。因此,在這個時代的泰國,包括一些王室成員在內的很多泰國軍政要員普遍認為,清萊府區不要搞建設,你建的再好,哪天緬甸軍隊就打過來了,雖然每次都能收回來,但哪次不是被收刮一光,帶不走的也被毀掉。

而在清萊府的老百姓們,都是隨時準備好了搬家,反正搬啊搬啊的,也就習慣了。清萊府的有錢人,包括那些議員和商人們,在其他府區都有“別院”,一旦戰爭形式不妙,馬上就可以離開,等局麵穩定了,又可以回來。像帕茶家,就跑到清邁府安了另外一個“家”。

泰國人懶散、樂觀,但阿南將軍骨子裏卻帶了點中國人的血性與執拗,他認為現在這種狀態很不對勁,不管是商人百姓,還是官員軍人,似乎更多的是將清萊府當作了旅館,而不是家園。作為清萊府的最高軍政長官,他首先是一個軍人,然後才是一個政客。他覺得應該努力建設清萊,讓百姓安居樂業,這樣一來,即使有外敵入侵,生活在清萊的人們也會為了保護家園而奮起抗爭,既然主政清萊,軍人的天職讓他覺得自己應該為清萊府做點什麼,來到這裏後,雖然他縱橫捭闔,對一些本地勢力極力拉攏,但做事情仍然是束手束腳的,就是修麵前這兩條水泥路,還是他在議會拍了桌子才得以強行通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