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現代“福利中國”的元年(1 / 1)

國家多部委昨天聯合發文,宣布將出台大病保險新政,在基本醫保已報銷基礎上,對城鄉居民因大病產生的高額醫療費用再做不低於50%的報銷。這是中國社會福利的巨大利好消息,是一次裏程碑式飛躍。

從去年底到今年全年,中國的醫保體係和城鄉社會養老保險都發起麵向全民的覆蓋運動。今年初全國醫保覆蓋麵提高至95%以上,昨天公布的大病保險新政堪稱全民醫保的“質量革命”。2012年或許可以稱為現代“福利中國”的元年。

建設“福利中國”的道路極其漫長,它早已是輿論的要求,我們稱2012年為“元年”,強調的是它艱難的“第一步”。大病保險新政令人驚喜,但它已經讓一些人擔心落實不了,或者在落實的過程中打折扣。

中國的醫療保險就覆蓋人數而言,堪稱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社會福利計劃。能不能把它設計、執行好,讓人捏一把汗。大病保險新政意味著無數中國家庭將從“因病致貧”的恐懼中擺脫出來“一大半”,它的成功甚至可能影響很多中國人的人生觀念,而它一旦失敗,對中國社會治理將是不可承受之重。

需要指出的是,公眾對社會福利的要求是永無止境的。即使報銷大病費用一半的新政,也已經不是當前中國人的“心理價位”。中國人現在開始跟歐美的福利做對比了,盡管中國人均收入還比發達國家遠遠低出一大截。

此外福利都是剛性的,隻能提高,不能後退。中國公眾目前要求得很急,政府新福利措施推出得也很快。今天政府的每一項新承諾都非臨時,而是“一勞永逸”的。沒有國家財力的積累,這樣的承諾斷不敢做出。

中國的經濟發展早已全球矚目,實際上中國正在發生的“社會革命”更具有挑戰性,也更能表現這個國家從上到下的勇氣。直到10年前,看病報銷還隻是中國少數人的福利,當時占人口一半以上的農民既無醫保,也無退休金,社會福利幾乎與他們無緣。然而短短幾年,這一切在快速改變。

今天的中國社會心氣極高,方方麵麵都與世界先進水平攀比,批評者也是批評中國的“不達標”,這同時為中國進步提供了推力,也在製造緊迫性和風險。

更高水平的醫保當然不是政府的賜予,是全體中國人幹出來的。必須讓人民清楚這一點,今後的更多福利還得要靠全社會繼續幹出來,天上掉不下來,政治改革也不是變出福利的戲法。政府不是福利的創造者,它最多能做福利的有效組織者。

歐洲半大不小國家靠舉債搞福利,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學不了它們。即使我們想學,世界也決不會給我們提供這樣的條件。

由國家財政支持的福利向全民覆蓋,這是縮小中國社會差距的最有效途徑。至少在醫療這項社會福利的關鍵項目上,“體製”內外及城鄉之間三六九等的“等差”被越抹越小。這是中國社會公平的一次重要補賬。

然而政府可以為大病保險新政“得意一下”的時間幾乎沒有,民眾的要求比今天政府能夠做的永遠多很多。輿論高喊“感謝黨和政府”的時代早過去了,人們對再好新政的反應總是會提出新的要求。政府對新增財政的使用更有效率,公眾對國家實情有更多客觀評估,官民在福利問題上能坦誠溝通,達成理解和默契,這一切與中國進一步增長的財力將構成鋼筋和水泥的關係,中國的福利大廈隻有在它們都不缺位的情況下,才能拔地而起。

(2012.08.31)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