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夢見孟子

梁漱溟因直言時蔽,遭受打擊。晚上睡不著,夢見孟子。

梁漱溟:“我不甘。”

孟子:“何必。你的剛強是對的,然而心卻錯了。”

梁漱溟:“我觀生民甚苦,不忍坐視。”

孟子:“隔岸觀火,才有滅火之計。如果火災一爆發就撲上去,必被大火吞噬。”

梁漱溟悟:“我明白了。請問至善為何物?”

孟子:“為浩氣。”

梁漱溟:“什麼是浩氣?”

孟子:“浩氣就是大雪無痕,就是大愛無主。”

梁漱溟:“大愛怎麼會無主呢?無主之愛不是愛。”

孟子:“並非無主,而是不為某一人、某一國而愛。”

梁漱溟:“是否即‘隨便愛’?”

孟子:“正是隨便愛。見人愛人,見狗愛狗。”

梁漱溟:“我明白了。一切無用,唯有善待自身是真修。感謝您前來,否則我又要像王國維一樣沉湖了!”

無愧

所謂對得起自己,不是天天大吃大喝,胃口常開,而是要看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有助於人生提升。

仰不愧於天,俯不作於人。(《孟子·盡心上》)

戊戌變法後,梁啟超逃難東京,與孫中山結盟,但梁啟超到了美國檀香山後,利用孫中山的興中會發展自己的保皇黨,有愧於孫中山,氣節稍遜。當時天下之所以不歸於康梁,而歸於孫中山,就是這個原因。人一坦蕩,便得天下!

“愧”字由心和鬼組成,意思是心中有鬼。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孟子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都是指人心應坦蕩,做事要無愧才好。人心應光明,不應自己找陰暗。陰暗再多一點就成黑暗了。

野地裏緊挨著有兩棵樹,一棵在東麵,一棵在西麵,東麵的那棵比較茂盛。為了更茂盛,這棵樹就伸出枝丫來遮住西麵的一棵。長期下去,這棵樹就橫著生長,反而成了矮樹。而西麵那棵樹頂住了來自東麵的壓迫,挺起身子自己長,結果就穿過那棵東麵的樹伸來的大枝丫往上生長,越長越高,贏得了陽光,反而長得比東麵的樹還高。

由此可見,連樹都要無愧於心才長得高,何況人!

人一坦蕩即為君子,樹一坦蕩即為大樹。

孫中山是個君子,對人坦誠相見,在日本時即因這一美德受到日本人宮崎寅藏、犬養毅、頭山滿、末永節等人的尊敬與幫助,搞起了興中會。

這時,中國國內正值戊戌變法失敗,譚嗣同殉難,康梁在日本人的幫助下逃難出國,寄居東瀛。

宮崎撮合孫中山與梁啟起見麵,二人見麵甚歡,達成共識。幾次坦誠相見後,孫梁二人結盟於東京,將維新派與興中會合為一派,統一後仍然叫興中會,會長孫中山,副會長梁啟超。

不料梁啟超旋即屈於康有為的高壓,以師命難為為自己開脫,背叛了孫中山。梁啟超從東京去美國檀香山發展,把孫中山在檀香山的興中會分部變成了康有為的保皇黨。

孫中山與梁啟超二人都是我素來敬仰的思想家,但從此事可以看出二人高下。

我們不從大處講,僅從朋友一節講,你梁啟超既然與孫中山結盟,就應該好好幹,借人家的勢力搞另外相反的一套,太不夠朋友。譚嗣同生前有些看不起梁啟超,看來不是沒有原因。

譚嗣同是我心中的偶像,鐵骨錚錚,真好漢也。譚嗣同不但比他的師兄梁啟超強,比他師父康有為也強。強在哪裏?強在為人坦蕩。朝三暮四,非君子也。

譚嗣同為了他的信仰甘願被殺,誌氣天下第一。

孫中山為了他的信仰一生奮鬥,誌氣天下第一。

當時天下之所以不歸於康梁,而歸於孫中山,就是這個原因。人一坦蕩。便得天下!

景春說:“公孫衍、張儀不失為大丈夫吧?一怒而使諸侯害怕,安居而使天下平息。”

孟子說:“他們是可以稱為大丈夫嗎?你沒學過禮嗎?女人出嫁得聽父母之命,父母將女兒送往夫家,還告誡說:必須敬重夫家,不要違背你的夫子,這是作為婦人的道理。男人有男人的道理,居於天地之間,立好男人的本位,以行天下大道,得誌與民共享,引導萬民,不得誌獨行天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就是大丈夫。”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三方麵都是講大丈夫做人有操守、有堅持、有自己的想法與活法,不被人左右。一言以蔽之,坦坦蕩蕩,因此不怕一切。

太陽坦坦蕩蕩,所以是太陽。

男人坦坦蕩蕩,所以必會成功。

孟子夢見“我”

孟子夢見“我”,夢見一個與他長得一模一樣的人。

孟子:“你是誰?”

我:“你是誰?”

孟子:“我是孟子。”

我:“我是孟子。”

孟子:“你不是。我隻有一個。”

我:“我雖然隻有一個,你卻有無數個。”

孟子:“你雖有無數個,與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