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1)

待他哭完,趙率教安慰了幾句,又問道:“公公如今作何打算?”

紀用道:“我已幡然悔悟,如果將軍信得過我,我願將功贖罪,彌補所犯的罪過!”

趙率教道:“公公這樣想,我就放心了。如今皇太極的八萬大軍已經兵臨城下,公公認為我們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紀用想起方才屋裏的神秘人,反問道:“方才我見將軍房中尚有他人,不知是誰?”

趙率教神秘一笑道:“可是與公公接頭的那賊酋一般裝束?”

紀用道:“正是,正要請教。”

趙率教道:“就是日間來拜謁我的客人,其中的那個少年。你見到了的。適才不過是為了迷惑公公演的一出戲罷了,切勿介懷。”

紀用道:“這少年輕功甚好,我看軍中無人能及。”

趙率教道:“公公有話不妨直說。”

紀用道:“皇太極率八萬大軍親征,錦州守軍僅三萬,敵我實力過於懸殊。不過,山海關、寧遠、錦州三地的軍隊加起來有十萬之眾,眼下最重要之事,就是如何與外界取得聯係,爭取援軍,我希望這少年能幫我們一臂之力。”

趙率教笑道:“卻是英雄所見略同,他已答應我的請求,連夜出城搬兵去了。隻是大軍調動,頗費周章,恐怕援軍未到,敵人已發動攻勢。”

紀用喜道:“哦!那再好不過,將軍不必過慮,我有一計,可暫緩金人攻城之行動。”

趙率教十分歡喜,道:“快速速說與我聽。”

紀用笑了一笑,瞅了趙率教一眼方道:“趙將軍日間擒朱梅、驅左輔之舉,意圖何為啊?如今正可將計就計,我明日前去金人營地,就將今日之事稍做修飾,講述大概,說你趙將軍素有投誠之心,如此......這般......可好?”

趙率教聽罷,“噗嗤”一笑,拍手道:“此計妙極!就依公公所言。”說罷,二人相視而笑。

且說劉思遠陪著趙率教演了一出好戲,然後趁著夜色,潛出東門,依了趙率教的請求遠赴寧遠去搬救兵。這錦州城,也叫廣寧中屯衛城,位於小淩河與哈喇河之間,北依紅螺山,南臨遼東灣,地處險要,勢踞形勝,為明關寧錦防線的前鋒要塞。形式若盤,俗稱之盤城。護城池深一丈二尺,寬三丈五尺,周圍七裏五百七十三步。城門有四:東寧遠,南永安,西廣順,北鎮北。

出得東門,行了不到十裏地,已是到了金人的營盤。上萬頂帳篷,密密麻麻,兼之燈火通明,說不出的壯觀。劉思遠本可繞道而行,可他藝高人膽大,想摸進敵人的營地偷匹戰馬再走,不想他這一去,卻惹出了天大的禍事來。

他一邊躲避夜間巡邏的哨兵,一邊轉來轉去尋找栓馬的所在,正行至一帳篷前,突見帳篷簾一掀,從裏鑽出一個人來。二人一打照麵,彼此大吃一驚,原來那人不是別個,正是多爾袞。

多爾袞甫見劉思遠,驚慌失措,一瘸一拐,邊跑邊喊:“哥哥弟弟快來,漢人的奸細闖進來了!”原來他被何可綱打傷,一時半會還未痊愈。附近的人被他從夢中驚醒,聽到他呼喊,紛紛鑽出帳篷,手持兵器,圍了過來。

跟著鳴鏑之聲大作,號角長鳴,無數全副武裝的金兵陸續趕到,將劉思遠團團包圍。忽聽得東邊一聲長嘯,宛若龍吟,劉思遠吃了一驚,心道:“此人是誰,功力如此深厚!”心念未已,隻聽得南邊西邊北邊,也接連發出了三聲長嘯,若虎吼,若猿啼,若鳳鳴。

那四聲長嘯過後,隻聽得東邊那人朗聲說道,“何方高人,竟敢夜闖連營。”語音剛落,人已到了劉思遠身前。此人滿身戎裝,形貌頎偉,濃眉虎目,隱隱有著雄霸天下的氣概。

南邊西邊北邊長嘯之人,也幾乎是同時到達。南麵來的是個膚色黝黑的喇嘛,西邊來的是個須發皆白的道士,北邊來的是個藍衣書生。

這四人分向四麵站定,將劉思遠圍在當中。劉思遠心說話,好大的陣仗,這些天來的磨練,已使他成熟了許多。縱使麵對此般情狀,兀自不懼,傲然一笑道:“我隻是路過這裏,你們把軍營紮在這裏,我想通過隻好闖進來嘍!”

那喇嘛哈哈一笑,說道:“娃娃,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偏闖進來,看你小小年紀,死在這裏豈不可惜!佛爺勸你還是乖乖講實話的好!”

那老道士冷笑道:“寶象禪師,切莫小看了他!你道這少年是誰?貧道已查明,他就是與何可綱一道殺死覺多拜山,打傷小旗主的那個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