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親人見麵(1 / 3)

與李文芳朝夕相處的人們很容易地就發現她又有了新想法,盡管仍舊不知道她這次又打算弄什麼,但都很佩服她一個接一個層出不窮的靈感,於是這次人們更加拭目以待看看又會有什麼驚喜。

李文芳在琢磨著她的壓水井的時候,梁儉德那邊的翻案工作也進展得很順利,案卷雖然不能拿回家,但老太爺還記得很多當年的細節,他不用看案卷也能指點兒子注意哪些疑點。這案子的案情並不複雜,擱在平時並不能輕易定罪,隻因那時的時局環境實在特殊,才著了惡人的道,現在參與此案的相關人士都希望能在年前結束此事。

男人們忙著頭疼的公事,府裏的女眷們也沒閑著,家人回來的消息已經傳了出去,先是出嫁的梁小姐與丈夫孩子一起回來,少奶奶也收到了來自娘家的信函邀她回娘家吃飯,另外還有老太爺與老太太在京城的朋友和親戚們。天天不是有訪客就是要出門去做客,大家都挺忙的。

李文芳的新實驗進展不太順利,初中物理的那點知識忘得太多了,壓水井的機頭設計圖怎麼也畫不出來,她甚至請花匠老劉用木頭給做了幾個模型,還是沒有搞定引水管的密封問題。

相比於李文芳的困難,梁儉德那邊倒是呈現一派順遂的場麵,老太爺回來坐陣起到的作用比所有人想得都大,刑部和兵部把相關的案卷都翻出來放到一塊研究,老太爺至今還清楚地記得他當時在案卷上做的筆記和注釋。

梁夏二位尚書大人帶著自己的心腹親信把那些筆記注釋謄抄整理了一番,根據這些標注出來的記號,這個曖昧不清的案子的疑點也終於全部清晰起來,隻要做過地方官的同僚看到都會說這是一個證據不清應該發還重審的冤案,而托這些疑點的福,刑部還圈出了幾個嫌疑犯的人選,其中有兩人已經去世,剩下的幾個也都是年紀一大把了。

新的案卷呈交到天元帝的手中,老皇帝看了四天,勾起了很多年輕時的回憶,然後在第五天退朝後,召集六部尚書到禦書房議事。

為李仲翻案的事瞞住了很多人,六部尚書中,隻有兵刑戶三部尚書知情,戶部尚書錢鑫還是自己主動找上門去才意外得知這件事的,另三部尚書是一點風聲都沒聽到,知悉後都萬分驚訝,從來沒聽說有這個案子。

畢竟以他們的年紀來算,那個時候他們也不過是二十啷當歲的年紀,最年長的工部尚書那時才隻有二十五六,在某個小縣做個兢兢業業的縣丞,這案子從來沒有公開審訊過,京城裏都沒幾個人知道全部的詳情。

天元帝叫六部尚書齊聚當然不是看大臣們變臉的,他把案卷分發下去,讓那四部尚書都看一看,是否滿足了翻案所需的一切條件。

大家都是多年同僚,熟悉彼此的辦事風格,再聯想到前任刑部尚書梁老太爺回京過年的事,刑部和兵部共同交上來的案卷,基本上就是定案了,沒有什麼有待商榷的地方,因此一個時辰後,四部尚書都研讀完了手中的案卷,一致點頭可以進行下麵的步驟了。

這接下來的所有事都歸刑部負責,梁儉德都插不上手,隻有禮部分到一點小活,提前擬好了一個對天下百姓發布的恢複李仲所有名譽的聖旨。

在離過年還有七天的時候,府尹貼出告示,大意是李仲叛國案翻案成功,要求李仲的親屬見到告示後,在年二六那天到衙門見官處理善後事宜。

告示貼出來後,圍觀的人很多,生活在市集附近的人自然不知道李仲是誰也沒聽說過當年還發生過叛國案這麼大的事,但是貼在西北三環京城最大的作坊聚集區的告示,有老工匠憶起了李仲這麼個人,一傳十十傳百,整整一天的時間,李仲叛國案翻案成功的消息才傳到了相關人員的耳朵裏,當天,有人笑,有人哭。

李文芳從梁儉德口中得知翻案成功的消息,她也情不自禁地跌坐在地上淚灑當場,香姨趕緊扶起她,梁儉德不忍見李文芳這副傷心難過的樣子,怕她激動過度,告訴她記得年二十六一早去衙門,就讓她回屋歇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