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中學 廖姝媛
我經常在書裏看到把母女描寫得像姐妹,而且做母親的還叫自己的孩子在陌生人麵前叫自己“姐姐”,當時好羨慕,不過靜下來想想,那種唯美的關係好像隻有小說裏麵才有,無法存活在真實的空間的,至少不適合我和我的父母。
初中時,我和父母相處得還很愉快,他們喜歡一個唱紅臉,站在我這邊,而另一個唱黑臉,站在和我相對的立場上。媽媽喜歡拉著我就開罵,而爸爸則喜歡當和事佬,這樣的次數多了,我也看穿了他們的把戲,不過也沒有去揭穿,反正我又沒有什麼損失,何樂而不為呢?可好景不長,隨著我考上了重點高中,他們就開始把我管得很嚴了,初中時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就玩,現在不行了,而且無論媽媽怎樣罵我,爸爸也會像事不關己一樣,有時還會兩人合起來罵我,而且給我買了許多資料回來,我稍有異議,媽媽就會搬出一大堆大道理。沒辦法,我隻有忍氣吞聲地回去乖乖做作業。
於是,我開始覺得和父母溝通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心目中的父母應該是這樣的:他們不一定要非常富有,但他們一定要做到能和我們溝通,那種隻知道塞錢給孩子而不能和孩子溝通的父母還不如一部自動提款機。他們要在我失意的時候鼓勵我,安慰我,而不是在一旁悻悻地罵道:“你太不爭氣了!”在我成功的時候能和我分享喜悅,而不是在一旁潑我冷水,他們雖不像朋友,但也不能像巫婆,而且我和他們沒有代溝,就算有,他們也要努力地去填。他們不會因為我和異性朋友一起就板著一張臉說我不自重,也不會因為我穿一件在我們看來很平常,但在他們看來卻很怪異的衣服而一直給我白眼,更不會因為我在鏡子麵前多停留了一下或洗澡和洗頭勤了一點而說我隻知道打扮,不求上進。
不過想想,要求這麼多確實太奢侈了,我不會這樣貪心,我隻求在學習累了之後,能倚在沙發上看一小會兒電視,能趴在床上聽一小會兒歌,能坐在電腦前上一小會兒網,難道這也算過分?
父母總是不斷地在給予兒女,給予他們生命,給予他們做人的道理……他們總是不計回報,無條件的付出,但他們卻給予不了我們最想要的東西——理解。
“可憐天下父母心”,天下又有哪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呢?但是愛得越深,距離就會被拉得越遠,那條代溝就會不知不覺地出現。曾有一個人告訴我,她的爸爸對她說過一句話:“我在這邊不停地填代溝,你就在那邊不停挖代溝。”其實這樣還算好,有許多家長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去填代溝,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要多與子女溝通,等到溝通完了,家長會發現自己孩子真實、成熟的一麵,而不會再把他們放在自己溫暖的懷裏。
我心中的爸爸、媽媽就是能做到理解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一生能得如此父母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