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教子做人點滴談(1 / 1)

渝北中學 陳宗碧

科教興國,重在人才;孩子成長,重在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人成才可謂漫長而艱辛,而人才是振興國家、民族的源動力,是繁榮家業的生命線,因此樹什麼樣的人,成什麼樣的才,教育則重任在肩。其中家庭教育尤為重要,而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教子做人。

21世紀是科技時代、信息社會,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它對人才的要求理念更高。它需要的是積極進取,有開拓精神,有崇高理想和對人類有責任感,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創造能力,有寬厚紮實的基礎知識和解決的能力,具有和他人協作,進行國際交際的能力的人才。在這些教育過程中,社會、學校、家庭教育(最為基礎)相輔相成,形成網絡教育整體,共築成才階梯。其中以家庭教育最為基礎,這是由家庭教育的特點和功能決定的。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育人的搖籃,每個人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無時無刻不受到家庭成員、家庭環境、家庭文化氛圍的熏陶和影響,那麼家庭教育有哪些特點呢?

家庭教育是最富感染力的教育。社會教育以宣傳報道教育人,學校以常規教育人,而家庭教育則是以言傳身教的形式進行,有時可以說聲情並茂,聲淚俱下,因此對孩子的教育最富感染力。

家庭教育是最富靈活性的教育。學校的教育隻是在特定的場所,而家庭教育卻能隨時隨地,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方法進行,如吃飯中、睡覺前、節假日、走親串友時。

家庭教育是最具連續性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從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的,一直到孩子走上工作崗位後,父母都還要千叮嚀萬囑咐,故有其連續性。

因此,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決定了能否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良好的家庭教育,能給孩子營造溫馨環境,使其健康成長;反之,缺少家教,父母等家庭成員惡習纏身,孩子的做人成才之路,必定會坎坷而曲折。那麼,要從哪些方麵教子做人呢?下麵簡要談幾點:

一是有理想。引導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理想。有了奮鬥目標,孩子就有了前進的動力,拚搏之精神。給孩子講理想時,不宜空洞,應把遠大理想與短期目標結合起來,以實現短期目標來逐步實現理想。如孩子在求學階段,應製訂其合適的學習目標、生活目標等。要時常督促、激勵、幫助孩子樹立自尊、自強、自信的人格,而孩子在思想上出現好吃懶做、虛榮、攀比等想法,家長應耐心開導,及時糾正,切忌放縱自流。

二是富愛心。家長隻有從小培養孩子對長輩、同齡人及老弱病殘者的愛心,將來他們才可能進而愛集體、愛祖國,並為之而貢獻自己的一切。張華的故事、陳渝的故事、梁強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事例。

三是愛學習。教育孩子從小勤奮學習,掌握科技文化知識,因為這是他們立足社會、貢獻社會的根本。在求學中,應給孩子以寬鬆的學習環境,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創新能力。

四是勇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提高孩子的創新能力,勢在必行。1999年,江蘇省響水縣中學高二(6)班的方懷敏同學一連獲4項發明專利,為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幫助孩子從事科學活動,已成為家庭教育的又一必修課。

五是善合作。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人類麵臨眾多發展問題。人與人之間是“休戚與共,唇齒相依”的關係。交流合作是時代的必然要求,個人英雄主義已被時代拒絕。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中指出:“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條龍,但三個中國人在一起就變成一條蟲;一個日本人是一條蟲,但三個日本人在一起就能成為一條龍。”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從小教育孩子與長輩,與同學和睦相處,團結友愛,這樣他才能立足於社會,有益於社會。

六是能自理。一個生活上不能自理的人,是很難形成自主、自強、自信的意識的,很難在以後的社會中成就事業。我們從無數的科學家、企業家、高考狀元的身上,無不看到其獨當一麵的自理能力。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從小培養孩子幹他力所能及的事,家長無條件的包辦,對其成長百害而無一益處。

孟母教子,尚有“三遷”,望子成龍,任重道遠,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都傾注著家長的辛勤與汗水。對孩子,我隻想說一句:我們隻求耕耘與付出,願你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