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增強孩子的責任心(1 / 2)

責任心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獲得事業成功的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然而,許多父母過多地注重孩子的智力和身體發育,而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卻不大重視。

由於年幼缺乏知識和經驗,孩子經常會犯一些錯誤,這毫不奇怪。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物品、一時衝動傷害了別人、粗心大意造成了麻煩等。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許多父母會這樣責怪孩子:“你怎麼搞的?你怎麼能這麼做呢?可惡!”孩子挨了罵,就什麼事也沒有了,什麼責任也不必承擔,該學習就學習,該玩就玩:父母則留下來作處理,又是道歉,又是賠償。這樣做,等於剝奪了孩子履行責任的機會,孩子怎麼可能有責任心?

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鄰居的玻璃,被索賠12美元。這位闖了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兒子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說:“我先替你墊上12美元,一年後你必須還我。”從此,這位男孩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經過半年的努力,終於掙足了12美元,還給了父親。這位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裏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他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但是,也有這樣一位父親,他的兒子因為打架鬥毆被公安機關拘留,罰款和承擔醫療費共計5000元,而父親沒有這麼多錢,怎麼辦呢?這位父親東借西借,好不容易湊夠了錢替兒子交上去。然而,兒子卻不思悔改,又犯了搶劫殺人罪,被判處極刑。

像裏根的父親那樣,讓孩子自己承擔過失的責任,看起來似乎有點兒“殘酷”和不近人情,其實這才是父親深沉的愛。一般來說,當孩子有了過失的時候,恰好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最有利時機。不論孩子有什麼過失,隻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應該讓他承擔責任,而不是由父母大包大攬。

而後一位父親的行為不是讓兒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而是自己為兒子的過失承擔了責任。從表麵上看這也是一種“愛”,但是,這種“愛”卻葬送了兒子,最終還是由兒子為自己的過失負了責,不過付出的是生命的代價。父親的這種“愛”因此變成了“殘酷”。

可見,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十分重要,每一位家長必須認識到這一點。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可以從學習和生活兩個方麵著手,從小事一點一滴做起。

有的家長為了自己的逍遙自在,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一兩個星期才與孩子見上一麵;有的家長在工作單位漫不經心,抓到機會就跑回家做家務、上網、看電視等;有的家長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生病住院了也不在醫院看護,依舊與牌友在一起豪賭;有的家長缺少愛心,一遇到捐款、獻血等就退避三舍,尋找種種借口為自己開脫……父母的這些所作所為,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長期的耳濡目染自然影響到孩子。這樣的家長就是想教育孩子做事要有責任心,孩子也會很不服氣,不以為然。所以說,父母隻有在生活中嚴於律己,給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響和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