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如何教孩子誠實(1 / 2)

孩子說謊大多不含惡意,有的可能是因為自我保護意識,害怕被責罰,或為了贏得大人的注意,或是分不清楚現實與幻想等因素,才會說謊。所以父母應理清孩子不誠實的原因,並增強其對的行為,如此一來,養成孩子誠實的習慣並不難。

(一)孩子為什麼要說謊

孩子說謊常常令父母感到頭痛,專家表示,一般來說,學齡前後的小朋友尚未建立明確的道德觀,在他們的認知能力範圍中,並不清楚“真的”與“假的”、“對的”與“錯的”之間差別在哪裏。在他們的世界裏,隻要能讓自己舒服、高興的事就是“對的”,而能避免父母生氣與責備的事就是“好的”。以下歸納幾點孩子說謊的原因:

一是為贏得大人的注意。6歲之前的孩子,在他的世界裏除了自己就是父母,因此在與父母互動的過程中,孩子非常清楚自己的什麼舉動會引起父母的注意,當他發現自己說了一些誇張的話或做了一些不當的舉動可以吸引父母對他投注更多的關心與注意,孩子自然而然會重複這樣的行為。

二是想象力豐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正處於學習語言的階段,特別是遊戲之中,當他們進行角色扮演的活動時,開始會運用假設性的語言。例如假設自己被偷、被搶,而不知情的父母常會被孩子的語言嚇倒。此時父母應該清楚,孩子到底是在玩遊戲還是內心的想象語言。孩子的想象力有時會超過父母所能理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其實可以不必太過於緊張。

三是自我保護或逃避責任。有時孩子為了自我保護才說謊,但狡辯的行為反而讓父母誤認為孩子缺乏罪惡感及羞恥心。事實上,正因為孩子有了強烈的羞恥心才會害怕承認,辯稱不是自己所做的;或在其以往的經驗認知中,承認或說實話的結果,都是受到嚴厲的處罰,心中害怕。其實,如果家長處理這類問題時,能保持冷靜的態度,緩和孩子的緊張情緒,那麼他們也就不必以謊言來保護自己。

(二)教導孩子誠實的原則

有的家長遇到孩子說謊時,會相當自責,認為自己的管教方式不對;有的家長則是反應過度,好像孩子犯下了滔天大罪;也有的家長似乎不去注意這個問題,反而讓孩子不知道說話的分寸。專家表示,其實最好的態度是家長與孩子一起麵對這樣的問題,幫助孩子找到比說謊更好的方式,去解決目前遇到的困難。一般來說處理孩子說謊有以下幾條原則:

第一,父母以身作則。若媽媽是個馬大哈,正翻箱倒櫃地找尋什麼,一向做事仔細的爸爸看到了,問及媽媽發生什麼事,媽媽怕被責罵,於是說“沒什麼”,那麼站在一旁目睹的孩子便學會,為了避免責罵可以說謊。所謂“言教不如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常是孩子學習、模仿的依據,因此父母須以身作則,才能做孩子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