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親子溝通(1 / 1)

香港一位專門從事兒童身心語言、情緒智能、活動機製研究及技巧培訓的專家李中瑩教授,在一次親子溝通的講座中,讓家長們在遊戲中親自體會親子溝通的問題。

遊戲很簡單。先是讓父母與孩子背對背,要求他們用語言指導孩子折出一架紙飛機,對這些年齡在7—13歲的孩子來說,這並非難事。隨後他們轉過身來麵對麵,孩子被要求隻用身體語言來示意,要家長畫出3粒花生、1隻小狗和1雙鞋。這顯然比家長用聲音語言提示要困難一些。但遊戲的結果卻讓在場的家長和孩子都吃驚:每位家長都畫出了指定的物品,而孩子卻很少順利地折出紙飛機。

為什麼?原因在於當家長的更難找出和孩子溝通的辦法,家長所講的話難以讓孩子正確理解。這也是今天家長在不斷請教的一個問題——怎樣與孩子進行溝通?

親子溝通在家庭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現在獨生子女由於沒有機會與兄弟姐妹進行橫向溝通,從而不得不進入成人的世界與家長溝通。孩子們必須麵對成人的世界,在成人世界中尋求成人的理解有時非常困難,特別是當父母不善於與孩子進行交流時更增加了孩子的煩惱。所以父母應該看到家庭中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親子溝通的好壞影響著兒童智力和人格的發展。美國社會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不同階層的家庭,由於父母所用的語言內容和質量的不同,直接影響兒童個性品質的發展。在文化水平較低的家庭中,由於父母使用語言的不正確、詞彙貧乏,甚至經常使用一些粗魯的語言,往往使兒童智力發展遲緩,形成多種不良的個性品質。

親子溝通有助於家長全麵了解自己的孩子。很多的父母自以為懂得孩子的心理,其實他們並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些父母寧願花時間去和知己訴苦,訴說孩子的不聽話、不隨願的種種理由,卻不願和孩子進行一次長談,傾聽他們的想法和願望,並進入其內心世界。做父母的應該懂得,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就是完成了做好父母的三分之一的工作。實際上,孩子也渴望與父母交流,他們常常在與父母的閑談中道出自己在學校中的各種經曆。如果父母能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訴說,就會對孩子的個性、交友和處理有個清晰的了解,在教育和輔導孩子時就會比較容易。

家長與子女的親子溝通有助於滿足兒童的情感需要,促進兒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如果兒童在家庭中能夠感受到家庭成員之間相親相愛、溫馨和諧、尊重民主的氣氛,他就會產生一種與人交往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這種早期生活體驗對他一生的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

在一項名為“父母和孩子談些什麼”的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父母與子女溝通的內容傾向。在母親與獨生子女的交流中,圍繞學習和學校生活方麵的內容最多,占80.7%和74.9%;

其次是關於夥伴關係、發展前途方麵的內容;再次是家裏的事和情緒問題;最後是娛樂、國內外新聞。

在父親與孩子的交流中,圍繞學習和學校生活方麵的內容也是最多的,占75%和52.4%;其次是獨生子女的發展前途和國內外新聞;再次是孩子的夥伴關係;最後是情緒問題、家裏的事、娛樂等。

從這一項調查可以看出:父親和母親與孩子談話的重要主題是一致的,都是關於學習和學校生活方麵的內容,但是孩子和母親溝通的內容更多地傾向於情感、交友、家事等情緒性的問題,這可能與母親——女性的溝通以感性為主有關。而孩子更願和父親談論自己的前途、國內外大事,這也許與父親——男性的談話趨向於理性思考為主有一定關係。所以在家庭中進行親子溝通時,要發揮各自的優勢,在理性和情感方麵對孩子進行多方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