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家長類型與家庭教育問題(1 / 1)

當前的一些家庭,在對待子女教育問題上鬧出矛盾的,多數屬於以下的幾種類型:

(1)家長忙於工作。這種家庭的家長整天或熱衷於自己的事業,或熱衷於賺錢,都“忙”到沒有時間關心子女,更談不上教育子女。他們把對子女的教育全部交給學校,在家裏則交給老人,甚至保姆,從未考慮到教育子女也是自己的職責,以為隻要孩子有吃有用就夠了。他們對孩子有期待,有希望,也滿足孩子生活上的各種要求,就是沒時間教育。他們的孩子缺乏親情,缺少激勵,沒有家庭的正確引導。有人稱這些孩子為“父母健在的孤兒”。

(2)家長有權有勢。這些家庭的家長擔任一定的領導職務,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有職權和財勢,經常有人上門求情、請助、送禮、走後門,因而家裏有“排場”,有“架勢”。在家庭感染下,子女有較強的優越感,看不起同學和周圍的人,甚至看不起老師。平時家長教育孩子時的言行,往往表現得自以為是,高人一等,要求孩子出人頭地,日後要像自己那樣淩駕於他人之上。對子女隻看到長處,無視其短處,自覺或不自覺地庇護子女,有時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學校和老師,更不願接受他人對自己的家教進行指導,甚至開家長會時也隻派個保姆去參加就算了。

(3)家長放任不管。這些家庭的家長很會“生活”,有空時經常和朋友去飲茶、跳舞、遊樂、談天說地,甚至是打麻將、上賭場,就是不管教孩子。“關心”孩子之時,就帶孩子去餐廳、娛樂室,甚至在麻將室“共歡樂”。有的家長不拘小節,在孩子麵前粗言濫語,講些兒童不宜的事情。有的講究穿戴,扮得花枝招展,穿要名牌,吃要高檔,以為這是講究派頭。有的則完全相反,不修邊幅,衣衫不整。他們往往把自己並不光彩的形象和生活方式有意無意地言傳身教給子女。這樣,他們的子女要做到“出汙泥而不染”也就艱難了。

(4)家長溺愛子女。這種家庭的家長終日勞累,白天上班,早晚做家務,無暇休息片刻,卻不讓子女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他們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和娛樂。寧願自己加班加點多掙錢,自己特節儉,少花錢,卻盡量滿足子女對錢財和生活上的各種欲望。當子女得不到滿足而任性、耍脾氣時,就低聲下氣地討好、承諾,以求子女的歡心。聽到教師或外人提及子女有不良表現時,就百般解釋和庇護,縱容子女,助長了子女不健康的情緒和言行。

(5)家長控製子女。這些家庭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他們往往以自己的思維和生活模式來要求和管理子女,無視子女成長中的身心特點和積極性。有的家長對子女經常責罵,在氣頭上就動拳頭、棍棒以暴力來恫嚇子女。有的家長則以眼淚乞求,甚至以自殺來威脅的方法。上述種種方法可以說是殊途同歸,采取的方法雖不同,但都是為了達到控製子女的目的。效果如何呢?結果卻是使子女離心離德,甚至離家出走。

上述幾種類型的家庭往往是互相交叉的,不能截然分割,如果隻是單一的一種,均會使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或品德問題。所以,當今的家長在企望孩子健康成長、成才的同時,不能不反省自己家教思想、家教方法,甚至自己的言行。無論你在社會上的職業、職務是什麼,在家庭中,你總是孩子的父母。父母要有優良的品行、嚴謹的生活態度、不斷求知進取的精神,在這樣的榜樣麵前,在這種生活氛圍之中,孩子必然會受到良好的熏陶而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