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5章 目標激勵法(1 / 1)

目標激勵法就是根據一定的任務需要,對孩子提出不同的奮鬥目標,以激起其為之奮鬥的激情的方法。

範例:曹操對諸子的培養

曹操提倡唯才是舉,對子弟也唯才是用。他一共有25個兒子,著名的有三個,即長子曹昂、次子曹丕、三子曹植。曹操對他們都很疼愛,從不偏袒哪一個。當時壽春、漢中和長安是軍事重鎮,曹操準備各派一個“慈孝、不違吾令”的兒子去守衛。但經過考慮,覺得這樣做不妥。最後他決定,從兒子們中挑選有真才實學、心地善良、行為孝順的三個人去做宮。於是他下了一道《諸兒令》,公布了挑選的標準,並說:“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意思是說,兒子們現在都還小,個個都是可愛的。長大以後誰有賢能,誰有真本領,我就用誰!對下屬我從不講私誼,對我的兒子也不能講私情。此舉為諸兒子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在父親的激勵下,兒子們個個好學上進。長子曹昂,一直跟隨曹操征戰沙場,經受了戰火的鍛煉和考驗,不幸於公元197年死於育水一戰。次子曹丕,好騎射,善詩文,他像曹操那樣,雖在軍旅,但手不釋卷,終於成為棟梁之才,當上了魏國的皇帝。三子曹植少年英俊,聰明過人,雖在政治上不如曹丕,但他在文學上和曹丕並駕齊驅。兄弟倆在文學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同父親一起列為“建安七子”。

評析:

曹操下《諸兒令》就是運用目標激勵的方法,激勵兒子們勤奮努力,看誰賢能,看誰有真本領,我就用誰!此舉為諸兒子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在父親的激勵下,兒子們個個好學,特別是曹丕、曹植很有名氣。可見曹操的目標激勵法是卓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