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渡渡鳥與大櫨欖樹相依為命,構成了巧妙的生態關係。鳥以果實為生,鳥又為樹催生。它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殺滅了渡渡鳥,實際上也就扼殺了大櫨欖樹的生機。
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植物
如果沒有植物,我們這個地球今天是什麼樣的?
這是一個可怕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綠色植物是氧氣的製造和供應者,沒有氧氣人類就不能生存。森林、花草樹木被稱為“地球之肺”,這說明植物在地球的生態環境中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它在生態係統中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
我們要善待自己的朋友,要對植物有真正的愛心。愛護植物、愛護樹木花草可以從一點一滴做起。你利用植物時,請不要掠奪式開發;你利用森林時,對樹木不要無度砍伐;你向河湖中排放汙水時,要想到在其中生活的水草;你噴灑農藥時,要當心作物富集有毒物質,反而毒害自己。
植物是萬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你是否想象過,假如沒有植物,天底下的眾生將會怎樣?
所有生物都要呼吸,可是除了植物外,沒有什麼東西能再生氧氣了。如果沒了植物,所有生命都會因缺氧而失去生命,這將是多麼悲慘啊!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所有生物都需要食物,都需要我吃你,你吃他。植物,是“食物鏈”中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環,沒有了它,吃植物的動物幾個星期就全餓死了;吃這些動物的動物,因為沒有東西吃,不久也就全上天堂了……就這樣一環扣一環,最終所有生物都會葬身於此。
植物還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以防止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假如沒有植物,雨水和河流會把土壤衝刷得一幹二淨,最後整個地球的表麵將全部是海水和岩石!
這看上去離我們很遙遠,其實離我們近在咫尺!泥石流、山體滑坡……最近常來“光顧”。工業區漸漸在代替森林。讓我們一起來植樹造林,共同保衛我們的美好家園吧!
世界上如果沒有植物那麼人類吃什麼?那些水果、蔬菜決大部分都產生於土地,而在土地裏麵生長的就是植物呀!說到這你也許會說人類可以捕殺動物呀!但是殺多了也會沒有的了,動物們也會麵臨頻絕,人類隻有活活等死了。那人的一生會有多少遺憾,就是死也會死不瞑目。
世界上如果沒有植物。那些鹿、兔子、馬、牛、羊。。。。。。多種以植物(如草)為食的動物吃什麼呢?如果動物們自相殘殺的話,改別的動物為食,那就會造成全世界動物的不斷銳減,最後麵臨死亡。
世界上如果沒有植物,那人們的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呢?人們不能在賞花了,那些以讚頌荷花、梅花、茉莉花。。。。。。的文人墨士今後隻得改行了。如果沒有植物,那麼那些花園,也將倒閉虧空得一幹二淨。
世界上如果沒有植物。那鳥兒在哪做巢?又怎樣做巢呢?還有棲曬之地嗎?猴子、鬆鼠又在哪安歇呢?沒有地方做巢、安歇。在地上?不可能,那樣隻會被狐狸、老虎捉住,隻會成為野獸的美食大餐。
世界上如果沒有植物。那動物人類將無法生存,沒有立足之地,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我們應該攜起手來保護我們的共同家園!
植物帶給了我們什麼
綠色,給人以清新、柔和、愜意之感。綠色植物,維係著生態平衡,使萬物充滿生機。從化學角度看,它還微妙而準確地反映著我們周圍環境的特征和變化,供給人類許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質。
綠色植物最為突出的作用,當然就是合成有機物。這個龐大的“吸碳製氧廠”吸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在日光和葉綠素的作用下,跟吸收的水分發生反應,形成葡萄糖,同時放出氧氣。
這樣,綠色植物就依靠自身完成了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過程。作為地球上最大的氧氣和有機物的製造廠,綠色植物中發生的這個看似簡單的化學方程式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在礦藏的勘探中,植物有時也起著重要作用。在有些金屬礦區的土壤中,這種金屬的含量特別高,一般植物都無法生長;然而,有些植物卻能適應惡劣的環境,生長得很正常。這些植物就成為那種金屬的“指示植物”。比如,酸模、常山或某些石竹科植物叢生之地,常會發現地下有銅礦。地下若有金礦石,上麵往往長忍冬,地下有鋅礦,上麵多長三色堇。蘭液樹分泌物裏,鎳含量較高時,它告訴人們:注意,這裏可能有鎳礦!在美國發現一種豆科植物“灰毛紫穗槐”,是鉛礦的指示植物;他們還發現一種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指示硒礦。通過這些植物的幫助,人們不必通過地質勘探也能夠推測地下的礦藏了。
許多綠色植物,還起著化學試劑的作用。杜鵑花、鐵芸箕共生的地方,土壤一定是酸性的;馬桑遍野之地,土壤呈微堿性;堿茅、馬牙頭群居處,是鹽化草甸土的標誌;如果蕁麻、接骨木的葉裏含有銨鹽,預示它們生長的土攘中含氮量豐富……
在大氣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不僅人類苦不堪言,就連植物也是深受其害。在南京某處,曾出現雪鬆因附近工廠排出的SO2和HF引起針葉發黃枯焦的事件。象雪鬆這樣敏感的植物,在有害物質濃度極低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時,起到了大氣汙染的“報警器”的作用。
在植物受到有害物質的侵害時,一般有害氣體都是從葉片上的氣孔鑽入的,因此葉片上往往出現肉眼看得見的各種傷斑。不同氣體引起的傷斑也會有所不同。如果傷斑是二氧化硫引起的,則多出現在葉脈間,呈點狀或塊狀;而由氟引起的傷斑大多集中在葉子的尖端和葉片邊緣,呈環狀或帶狀。但是,並不是任何一種植物都可以指示大氣汙染;一般來說,不同植物所指示的有害氣體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苔蘚枯死;雪鬆呈暗竭色傷斑,棉花葉片發白;各種植物出現“煙斑病”。請注意,這是SO2汙染的跡象。菖蒲等植物出現淺褐色或紅色的明顯條斑,是氮氧化物中毒的不祥之兆。假如丁香、垂柳萎靡不振,出現“白斑病”,說明空氣中有臭氧汙染。要是秋海棠、向日葵突然發出花葉,多半是討厭的Cl2在作怪。其他的指示植物還有:紫花苜蓿、胡蘿卜、菠菜可以監測SO2汙染;菖蘭、鬱金香可以監測氟汙染;蘋果、玉米可以監測氯汙染等等。而像柳杉、銀杏、國槐等植物,甚至還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汙染物,幫助我們淨化空氣呢!
此外,各種水生和沼生植物對淨化汙水也由明顯的作用。
曾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實驗水池中栽培了蘆葦後,從水中排除的懸浮物減少了30%,氯化物減少90%,有機氮減少60%,磷酸鹽減少20%,氨減少66%,總硬度減少了33%。水池中的水經蘆葦的淨化,明顯清潔多了。
其他的水生植物在淨化汙水方麵也是各顯神通:水蔥、田薊、水生薄荷等植物可以有效殺死水中的細菌;鳳眼蓮、浮萍、菹草、金魚藻等植物有較高的吸收水中重金屬的能力……對人類有害的物質,對於這些植物來說卻是必不可少的養料。它們是人們淨化汙水的好幫手。
鼠是農業發展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大敵——它不僅糟蹋糧食,而且還傳染疾病,可引起嚴重的瘟疫。多少年來,人們不斷發明新的滅鼠藥物,始終收效甚微。然而信不信由你,有些綠色植物就具有驅鼠的效應。這些驅鼠植物(還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叫“植物貓”),包括接骨木、芫荽、鬧羊花等,大多可揮發對鼠類有劇毒作用的化學物質,或者是發出令鼠類無法忍受的氣味,達到驅鼠的目的。利用這些植物驅鼠,既有效又環保。
隨著石油等常規能源的不斷枯竭,人們一方麵探索新能源如太陽能、潮汐能的開發,另一方麵,開始在綠色植物中尋找能源的替代品“石油人工林”——直接能代替石油的烴類和油脂類的樹種,它生產的液汁甚至不用加工就可以用作汽車的燃料。
在植物家族中,有一類植物具有改良土壤的能力,因而被稱為“綠肥”。人們常常請它們當開路先鋒,到十分艱苦的旱、澇、鹽、堿、酸、瘠的鹽堿荒地或紅壤荒地去“落戶”。它們不僅能在這些地區紮根生長,而且還積極地替莊稼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此外,綠肥植物多有強大的根係,能夠充分吸收利用深層的水分和養分。因此,在它們死亡腐爛後,土壤表層就留下了豐富的養分。據計算,每畝如果收1500公斤苕子,土壤裏就相當於增加了57公斤氮肥、12公斤磷肥、13公斤鉀肥!像紫雲英、苜蓿等一些豆科綠肥,自身就是一個小小的化肥廠——它們利用根瘤中的固氮菌,將空氣的氮氣合成為氮肥,每畝可產氮肥50公斤左右。綠肥植物是多麼大的肥料倉庫啊!
綠色植物的作用還有很多。無論是肉食動物還是草食動物,其食物都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植物的各個部分經過加工,可用做燃料、肥料,也可以製成大量化工產品;某些植物體內含有特殊的珍貴物質,可提煉出來製作香料、藥物等等……綠色植物對於我們,真是太重要了。
蔥鬱的枝葉,芬芳的果花,無不令人陶然。然而,誰又能想到這些貌似美麗和平的生物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化學戰呢?植物化學武器的種類很多,幾乎都是有機物,酸類有:香草酸、肉桂酸、乙酸、氫氰酸等;生物堿類有:奎寧、丹寧、小檗堿、核酸嘌吟;醌類有:胡桃醌、金黴素、四環素;硫化物有:萜類、甾類、醛、酮、卟啉等等,這些化學武器分布於各類植物中,多集中於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中,可隨時釋放。
植物間的化學戰有“空成”、“陸戰”、“海戰”三類,其手段之多,用心之險,恐怕即使是人類也要自歎弗如。
空戰:植物把大量毒索釋放於大氣中,形成大氣汙染使其它植物中毒死亡。加洋槐樹皮揮發一種物質能殺死周圍雜草,使根株範圍內寸草不生;風信子、丁香花都是采用空戰治敵的。
陸戰:這些植物把毒素通過根尖大量排放於土壤中,對其它植物的棍係吸收能力加以抑製。如禾本科牧草高山牛鞭草,根部分泌醛類物質,對豆科植物旋扭山、綠豆生長進行封鎖,使之根係生長差,根瘤菌也明顯減少。
海戰:利用降雨和露水把毒氣溶於水中,形成水汙染而使對方中毒。如桉樹葉的衝洗物,在天然條件下可以使禾本科草類和草本植物喪失戰鬥力而停止生長;紫雲英葉麵工的致毒元素-硒,被雨淋人土中,就能毒死與它共同占據一山頭的植物異種。
綠色植物是比我們人類古老得多的大家族,我們對它們中複雜多變的化學現象的了解還遠遠不夠。植物中還有很多秘密,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研究,去揭示。
成千的植物物種被種植用來美化環境、提供綠蔭、調整溫度、降低風速、減少噪音、提供隱私和防止水土流失。人們會在室內放置切花、幹燥花和室內盆栽,室外則會設置草坪、蔭樹、觀景樹、灌木、藤蔓、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花壇花草植物的意像通常被使用於美術、建築、性情、語言、照像、紡織、錢幣、郵票、旗幟和臂章上頭。活植物的藝術類型包括綠雕、盆景、插花和樹牆等。觀賞植物有時會影響到曆史,如鬱金香狂熱。植物是每年有數十億美元的旅遊產業的基本,包括到植物園、曆史園林、國家公國、鬱金香花田、雨林以及有多彩秋葉的森林等地的旅行。植物也為人類的精神生活提供基礎需要。每天使用的紙就是用植物製作的。一些具有芬芳物質的植物則被人類製作成香水、香精等各種化妝品。許多樂器也是由植物製作而成。而花卉等植物更是成為裝點人類生活空間的觀賞植物。
讓我們的地球永葆綠色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演進,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卻與之相反,呈逐年減少趨勢。許多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如全球氣溫升高、海洋大麵積赤潮、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都與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不無相幹。如果放任這一趨勢,地球生態係統的安全進化將受到嚴重影響。
植物作為整個生物鏈的基礎部分,對地球生態和人類繁衍的影響深遠。在武漢閉幕的第三屆世界植物園大會提示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植物。
隻有人類的活動與自然界的發展處於和諧狀態,生物的多樣性得到保護,才能保證社會持續發展。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思想高度:
聲植物,乃自然界百穀草木之總稱。由於它能周而複始地繁衍生存,自然界不僅被裝點得多姿多彩,也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長期來,在人與自然之間,也由此形成了一種和諧、協調、共存的關係,植物環境成了人類產生的搖籃。然而,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又不注意對自然環境和資源的保護。對自然資源過度地進行開采與利用,不僅極大地影響了人與自然原來那種和諧協調的關係,也影響了生態環境的平衡。尤其是對植物資源的消耗和破壞,使物種的滅絕速度膨脹到曆史平均速度的1000倍甚至更高。據最新的報道,目前,在世界上已知的27萬種維管植物(蕨類和種子植物)中,大約有3.5萬種(占12.5%)正麵臨著滅絕的危險。在我國3萬種高等植物中,也有500種左右處於瀕危狀態,其中的3000種則處於滅絕的邊緣。
殊不知,在維護地球的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中,植物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植物的物種,它們是植物界獨一無二的天然基因庫,也是自然界留給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如果某個物種一旦滅絕,也就無法重建。特別是珍稀植物,它們不僅稀少而珍貴,又常常生活在極端環境中,麵臨著絕種的威脅,而恰恰就是這些能抵禦極端環境的物種中,存在著人類特別需要的遺傳物質。因此,保護這些珍稀植物物種,不僅具有緊迫性,且有著十分重要的潛在價值。為求得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識之士紛紛大聲疾呼,必須保護環境,保護這些稀有瀕危植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珍稀植物》(由植物園界著名學者賀善安教授主編,1998年12月第一版)一書的目的正在於此,它總結我國幾代植物學家在從事中國主要瀕危植物保護生物學基礎研究工作中所取得的新成就和現代保護技術;為公眾提供處於瀕危狀態而有待保護的具體種類及其各種特征的知識;教育公眾保護植物,充分理解“沒有植物就沒有人類”、“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重要性與意義。
植物的生存環境,就是人類的生存環境。“植物活得好,人才能活得好。”彼得·雷文博士堅定地認為,保護植物的生存及多樣性,是保障人類福祉的基本資源,也將在維持整個地球生態係統基本功能方麵發揮關鍵作用。保護的途徑,就是不要破壞植物的生存環境。
保護生物多樣性,不是人類對友鄰的恩賞
植物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它在維持生態係統基本功能方麵發揮著關鍵作用,是人類和動物生存的基礎。除了供給人類基本食物和纖維的農作物外,植物也為世界各地眾多人口提供食物、醫藥、能源、衣物和居所。
科學調查和研究表明,隨著生物多樣性的逐漸減少,整個地球生態係統的進化過程和各個物種的數量已產生不可逆轉的負麵影響。與植物生態情形一致,野生動物物種也正在大量消失。國際植物園聯盟(BGCI)秘書長莎瑞·歐菲德打比方說,所有的動植物種類組成一張大網,如果網中間的部分繩索斷了,整個網還能存在,但如果太多網繩斷了,網就會徹底崩解。目前,珍稀和瀕危動植物就像快斷掉的網繩,不注意保護,我們很快會看到網崩解的那天。
事實證明,人類已經或正在麵臨著由於自身活動導致的地球生態危機。因為氣候惡劣、土地沙漠化、病蟲害和物種入侵等因素影響,全球農作物每年減產40%左右。目前,全世界仍有7.77億人口處於饑餓狀態,平均每天有兩萬多人餓死。另據國際水資源管理學會提供的資料,目前全世界有大約11億人口缺水,其中中國和印度人口的約1/3生活在絕對缺水的地區。預計2025年世界總人口的1/4或發展中國家人口的1/3,近14億人將嚴重缺水。因為環境汙染,全球還有10億以上的人得不到清潔飲水,其中中國農村就有3億農民飲用著高氟水、高砷水和苦鹹水。
植物能源,破解能源危機的一個選項
除了影響人類基本生存,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正遭遇著“生態瓶頸”。近年來,日益嚴重的能源危機已威脅到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及國家安全。隨著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的枯竭,人類把發展目光轉向生物能源(主要取材於植物)。近年來,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新型燃料相繼提煉成功,植物逐漸成為人類的能源戰略物資。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吳國江認為,與石化能源相比,發展植物能源產業化有四大優勢:一是可供取材的能源植物資源種類豐富多樣;二是具有可再生性;三是可實現二氧化硫等廢氣零排放;四是可種植麵積大,不會與糧食爭地,還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
目前,我國以非糧食作物(如木薯、甘蔗、甜高粱等)和陳化糧為主要原料的乙醇加工已全麵形成產業化;而以麻風樹、油茶、黃連木和油菜為主要原料的生物柴油也已成功走出實驗室,開始小規模生產。預計,在10至15年後,植物能源將與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型生態能源一起,成為人類發展的主要能源。
肺是人體的重要器官,通過肺我們才能盡情的呼吸新鮮的空氣,呼出體內的濁氣,進而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可是你知道嗎?我們生活的地球也和人一樣也是需要呼吸的。而森林就是地球用來呼吸的肺。
森林裏的樹木通過光合作用,能夠把太陽能轉換成各種各樣的有機物,吸收大量的的二氧化碳並釋放出氧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才能得以維持平衡,才讓我們能夠不斷的得到新鮮的空氣。所以我們才說“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和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是息息相關的。
森林給予了我們一個幹淨的生存環境,它不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防護風沙,還可以保護農田;對水循環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樹木美化了我們的環境,減少了生活中大量的噪音汙染,對環境的影響顯而易見。樹木還可以讓人培養出高尚的情趣,令人賞心悅目。
然而當人們在呼吸著新鮮空氣的同時,並沒有意識到要保護好樹木,維護生態的平衡。越來越多的樹木在不斷的被人們無情的砍伐掉,致使森林的麵積在不斷地縮小。為了滿足我們的需求,森林裏的樹木被製成各種各樣我們的生活必需品。隨著森林的缺失,伴隨而來的是氣候的異常、二氧化碳的增加、水土不斷流失、環境持續惡化、災情也頻繁出現。人們卻無知的以為這隻是正常的自然現象,殊不知這些正是因為亂采亂伐樹木才造成的後果。這一切的現象都是大自然對人們的呐喊。
森林像一道天然的屏障維護著陸地的生態平衡,是我們非常寶貴的資源。對社會的發展也起著基礎性的作用。生態憂患已經對人類發出了嚴重的警告,保護森林其實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身的利益。愛護環境,保護每一棵樹木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
珍惜森林,珍惜我們的生命。盡所能去保護屬於我們的森林,努力的挽救、擴大森林的種植,維護生態的平衡已經迫在眉睫。讓我們從今天開始,保護好每一棵樹,愛護每一隻小動物,為世界的和諧美麗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讓我們的地球能夠自由自在的去呼吸,永遠的美麗年輕下去。
如果每個人都在地球上種下一棵屬於自己的小樹,那麼多年後那片森林會讓我們的地球得到很大的美化。保護環境,愛護每一棵樹木,美化我們的地球,讓我們一起攜手共創我們美好的家園。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母親賦予了人類幹淨、美麗的自然環境。新鮮無汙染的空氣,幅員遼闊的大地,色彩翠綠的茂密森林,甘甜清澈的河水,豐富的礦藏資源等等一切能夠讓人們足以去生存的大自然。
然而人類的生活有了越來越多的需求,衣食住行、工業發展、科技不斷進步等等都在一天天的破壞著我們美麗的地球。樹木被無情的大量砍伐,河水被排放的廢水汙染,空氣一天天的更加渾濁,寶貴的礦藏資源也被大量的開采。雖然這一切隻是人們為了生存不得已間產生的破壞,但是人們卻並沒有意識到繼續不斷的破壞下去,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南極的冰川在悄悄的融化;河流在無奈的哭泣;不斷的幹旱讓雲貴高原飽受煎熬;綠洲在一點一點逐漸消失;一些珍稀動物頻臨滅絕,隻能成為曆史的記憶。雖然我們並不願意看到眼前的一幕幕,但是它卻正在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
漫步街頭,汽車越來越多,排放的廢氣量自然也隨之上漲,我們的天空已不如以前那麼蔚藍;用來保護環境的草坪上,隨處可見廢棄的垃圾;路邊的水溝裏散發出的惡臭等等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都是一點一點扼殺我們地球環境的無情殺手。
隨著社會上的呼籲之聲越來越強烈,人們保護地球的意識也逐漸有所增強。其實我們有很多可以保護環境的機會,有些對於我們來說也許隻是舉手之勞。不要隨地吐痰;把垃圾扔進垃圾桶;不要再使用一次性木筷;廢棄的電池妥善處理;盡量不要使用塑料袋去造成白色汙染;盡量多去植一些樹木,不隨意的去踐踏草坪;保護我們的水源不去汙染它。這看似簡單的一件件小事都在無形中保護了我們的地球。環境問題已經不容我們小覷,盡自己的力量去保護它,是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的事情!
我們都喜歡觀看美好的風景,看藍藍的天空,看滿天繁星的夜晚,聽小鳥歡唱,聽大海的聲音。就是有了地球才會有這些美好的物質。地球是我們人類惟一能夠居住的家園,象母親一樣為我們提供一切生存所需要的條件。但是我們成長的同時也要盡自己的能力去保護好我們的地球母親。雖然我們沒有能力去給地球母親什麼回報,但是我們卻可以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環境就從今天開始吧!愛護地球從我做起!
海洋裏無窮的寶藏
礦產資源
海洋中所蘊藏的礦產資源,其種類之繁多,含量之豐富,令人咋舌。在地球上已發現的百餘種元素中,有80餘種存在海洋中,其中可提取的有60餘種,這些豐富的礦產資源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海洋礦產資源在未來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將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種類有以下幾種。
石油、天然氣
石油和天然氣是不可再生性能源,是現代工業的命脈。據估算,世界石油極限儲量達1萬億噸,可采儲量3000億噸,其中海底石油1350億噸;世界天然氣儲量255~280億立方米,海洋儲量占140億立方米。20世紀末,海洋石油年產量達30億噸,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0%。我國海域油氣資源儲藏量約40~50億噸。
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氣是海洋中的有機物質在合適的環境下演變所產生的。這些有機物質包括陸生和水生的低等植物,死亡後從陸地搬運下來,或被江河衝積下來,同泥砂和其他礦物質一起,在低窪的淺海或陸地上的湖泊中沉積,逐漸使此處淤泥的中形成有機質含量。這種有機淤泥又被新的沉積物覆蓋、埋藏起來,造成一種不含氧或含極微量遊離氧的還原環境。隨著低窪地區的不斷下沉、沉積物不斷堆積,有機淤泥所承受的壓力和溫度不斷增大,處在還原環境中的有機物質經過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慢慢地轉化成對人類影響甚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經過數百萬年漫長時間的萬物更迭的交替變化,有機淤泥經過壓實和固結作用後,變成沉積岩,並進一步生油岩層。沉積盆地是指沉積物的堆積速率明顯大於其周圍區域,。
在一定特定時期,沉積岩沉積在像盆一樣的海洋或湖泊等低窪地區,並具有較厚沉積物的構造單元,稱為沉積盆地。沉積盆地在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中,隨著地殼運動抬升,海洋變成陸地,湖盆變成高山,一層層水平狀的沉積岩層也跟著發生規模不等的撓曲、褶皺和斷裂等形變,從而使摻雜在泥砂之中具有流動性的點滴油氣離開它們的原生地帶(生油層),經“油氣搬家”再集中起來,儲集到儲油構造當中,形成可供開采的油氣礦藏,所以說,這一個個沉積盆地就像是一個個聚寶盆。
在儲油構造裏,由於油、氣、水所占比重不同,因此各自的分布也有不同:氣在上部,水在下部,而石油層在中間。儲油構造包括油氣居住的岩層——儲集層;覆蓋在儲集層之上避免油氣向上逸散的保護層——蓋層;以及遮擋油氣進入後不再跑掉的“牆”——封閉條件。隻要能找到儲油構造,就不難找到油氣藏。油氣藏通常是多種類型的油氣藏複合出現,我們將多個油氣藏的組合稱為油氣田。
世界上,海洋油氣同陸地油氣資源一樣,分布極為不均。在四大洋及多個近海海域中,波斯灣海域的石油、天然氣含量最為豐富,約占總貯量的50%左右;第二位是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海域;第三位是北海海域;第四位是墨西哥灣海域;其次是亞太、西非等海域。據中國南海油氣資源也有巨大的發展遠景,是世界海洋油氣主要聚集中心之一。石油和天然氣是人們向海洋索取資源的一大重要成果。
濱海砂礦
在淺海礦產資源中,濱海砂礦的價值僅次於石油、天然氣,位居第二。
濱海砂礦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它們多隱藏在砂堤、沙灘和海灣之中。那麼,這些砂礦是如何產生的呢?這些砂礦最初都是陸地上的岩石和礦體,經過上千萬年漫長的風化剝蝕、分崩離析,大的碎塊變小,小的碎屑變成砂粒。它們在風力和流水等自然力的作用下,隨著江河順流而下,從不同的方向流入海河口、海灣,堆積在淺海地帶而逐漸形成的。在這個蔚藍的星球上,每1分鍾大約有3萬立方米的泥砂被河流帶到海洋。這些含礦碎屑物在海流、潮流和海浪循環交替的作用下,按照它們比重、形狀和大小的不同,進行自然分選。比重和大小比較接近的有用礦物,會自然聚集到一起,在一定的有利地貌部位,如古河床、砂堤、沙嘴、海灘、淺灣、岬角等,形成一種新的沉積礦床,這就是濱海砂礦。當它們的儲量充足具有工業意義和經濟價值時,人們便會對其進行開采利用。
海濱砂礦是一種很重要的礦產類型,許多有名的礦種就來自海濱砂礦。如,錫礦石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海岸;鋯石、獨居石和鈦鐵礦也產自海濱砂礦中,主要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沿海;金剛石砂礦主要產於西南非洲海岸;美國沿海還是砂金、砂鉑的著名產地。在我國廣闊的海岸線上,也蘊藏著豐富的海濱砂礦,目前已經發現有鋯石、獨居石、鉻鐵礦、鈦鐵礦、錫石、磷釔礦、石英砂等十幾種經濟價值極高的砂礦。
煤、鐵等固體礦產
我們知道,大陸架在岩石成分和地質構造上,都是大陸向下水的延伸。它的礦產的形成方式及種類與大陸一樣,而與大洋礦產大相徑庭。這類礦產有煤礦、鐵礦、錫礦、硫礦等。在世界上許多近岸海底,已陸續開采出煤鐵礦藏。日本海底煤礦開采量占其總產量的30%,其他國家如智利、英國、加拿大、土耳其也有開采。日本九州附近海底蘊藏著世界上最大的鐵礦之一。亞洲一些國家在其近海海域還發現許多錫礦。全世界已發現的海底固體礦產共有20多種。我國大陸架淺海區廣泛分布有銅、煤、硫、磷、石灰石等礦,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錳結殼
在廣闊的海洋底部,蘊藏著一種獨特的資源,這就是多金屬結核,又稱為錳結核。它是一種由包圍核心的鐵、錳氫氧化物殼層組成的核形石。核心可能極小,有時完全晶化成錳礦。肉眼可以看到的可能是微化石(放射蟲或有孔蟲)介殼、磷化鯊魚牙齒、玄武岩碎屑,或是先前結核的碎片。殼層的厚度和勻稱性由於生成的時間不同而有所差異。有些結核的殼層間斷,兩麵明顯不同。結核大小不等,小的顆粒用顯微鏡才能看到,大的球體直徑可超過20厘米。結核直徑一般在5~10厘米之間,呈棕黑色,像馬鈴薯、薑塊一樣堅硬。表麵多為光滑,也有粗糙、呈橢圓狀或其他不規則形狀。底部長期埋在沉積物中,看起來要比頂部粗糙許多。
錳結核是如果產生的呢?科學家們認為,它是一種自生礦物,它的分布與海水深度、地質構造、海底洋流有關,通常在水深4000~6000米處有它們的蹤跡,其形成則與生物化學作用有關。目前,通過深海勘測,已經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許多海區內發現了錳結核,儲量約3萬億噸。我國從70年代起,就開始對錳結核進行勘探和預采,可以預見,在21世紀這種深海礦產資源將會得到有效的開采和利用。
富鈷錳結殼是除多金屬結核之外又一種重要的潛在新型礦產資源,多產於海山、海嶺和海底台地的頂部和上部斜坡區,通常以坡度較小、基岩長期裸露、缺乏沉積物或沉積層很薄的部位最富集。從地理緯度看,它們大多分布於赤道附近的低緯區,以中太平洋海山區最富集,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局部海區也有發現。富鈷錳結殼的開采起為容易,美日等國目前已設計出一些開采係統。由於其經濟價值更高,又生長在較淺的海山上,較為容易開采,人們普遍認為它將比結核資源更早地投入商業性開采,因此各國都對它較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