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智慧在高處,淡定在內心(1)(1 / 2)

第一節 慢慢享受人生,不必為了第一名拚命奔跑

淡定是心靈的修煉,是人生的境界和智慧。

淡定的智慧就像佛的修行,

這種修行讓一切回歸內心,讓人寵辱不驚,

讓浮躁的人學會放下。

我們應該在淡定中滋養心靈,

在智慧中升華人生。

◎放輕鬆些,凡事不必太急躁,這樣你能夠更好地享受生活。

父子倆一起耕作一片土地。每年,他們都會把糧食、蔬菜裝滿那老舊的牛車,運到鎮上去賣,但父子兩人相似的地方並不多。老人家認為凡事不必著急,年輕人則性子急躁、野心勃勃。

這天清晨,他們又一次運貨到鎮上賣。兒子用棍子不停催趕牛車,要牲口走快些。

“放輕鬆點,兒子,”老人說,“這樣你會活得久一些。”

可兒子堅持要走快一些,以便賣個好價錢。兒子認為應該走左邊近一些的路,但父親卻認為應該走右邊有漂亮風景的路。

就這樣,他們走上了右邊的路,兒子卻對路邊的牧草地、野花和清澈河流視而不見。他隻想著趕快趕路。

在路上,父親又不惜浪費時間幫助一位農民將陷入溝中的牛車拉出來。這一切,都使兒子氣憤異常,他一直認為父親對看朝陽、聞花香比賺錢更有興趣。

到了下午,他們才走到俯視城鎮的山上。站在那裏,看了好長一段時間,兩人都不發一言。終於,年輕人把手搭在老人肩膀上說:“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感悟人生

放輕鬆些,享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這樣你會活得更灑脫。我們做事大可不必太急躁,慢慢地走,慢慢地看,你會發現原來生活真的很美好。

第二節 擁有好心態,打開窗就能看見星星

◎一個人隻有改變內在的心態,才能改變外在的世界。

塞爾瑪陪伴丈夫駐紮在沙漠的一個陸軍基地裏,丈夫去演習要很久才回來,她一人留在小鐵皮房子裏。天氣很熱,她沒有人可聊天,周圍隻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們不會說英語。她太難過了,寫信給父母,想要回家去。父親的回信隻有兩句:

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星星。

讀完後,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爾瑪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她對他們的紡織、陶器顯示出興趣,他們就把自己最喜歡的、舍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她。塞爾瑪研究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甚至研究土撥鼠。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萬年前,這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原來難以忍受的沙漠變成了令她興奮、流連忘返的奇景。

沙漠裏的星星終於閃光了,她的名為“快樂的城堡”的書也終於出版了。

感悟人生

《聖經》說:“上帝關了這扇窗,必會為你開啟另一道門。”消極者會說:“我隻有看見了才會相信。”而積極者會說:“隻要我相信我就會看見。”積極者采取行動,消極者靜止不動。同樣的半杯水,消極者說它隻有一半,積極者說它已經滿了一半。

第三節 送人一輪寬容明月,心中也會灑滿月光

◎正因為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的猖獗,才有浩渺無限。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禪師,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潔的月光下,他突然開悟。

他喜悅地走回住處,沒想到在門口遇到一個找不到任何財物正要離開的小偷。其實,禪師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

小偷看到禪師,正驚愕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夜涼了,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

說著,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穿過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

禪師目送小偷走了以後,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著窗外的明月,進入空境。

第二天,當他睜開眼睛,看到他的外衣被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我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

感悟人生

寬容是一種大度,是一種豁達;寬容能夠容納萬物,寬容能夠包含太虛。寬容,更是一種智慧,能使自己心性平靜、神采安逸。

第四節 要讓嘲笑自然平息,最好的辦法是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