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背景搜索
在遙遠的中東,有一個存在了數千年的民族,他們勤勞善良,勇猛威武,這就是阿拉伯民族。阿拉伯帝國是中世紀時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蘭教國家,崛起於阿拉伯半島。
公元7世紀,隨著伊斯蘭教的誕生和傳播,萌生了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這時興起的伊斯蘭教,在很短的時間內將阿拉伯人凝聚起來,賦予他們神奇的力量,讓他們走出阿拉伯半島,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民族是一個虔誠的民族,他們信仰伊斯蘭教,在伊斯蘭聖人穆罕默德的領導下,創立了政教合一的“哈裏發”國家。到八世紀中葉,疆域東起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迄高加索山,南至撒哈拉,形成橫跨亞、非、歐三洲的封建大帝國。
公元8至9世紀為極盛時期,阿拉伯帝國極為強盛,商業也很發達,商人足跡遍及世界廣大地區,在繼承發展古代文明、溝通東西方文化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後因民族矛盾和內部分裂等原因,逐漸衰弱。
在向外拓疆的過程中,阿拉伯人從落後的遊牧民族,迅速成長為“整個中世紀高舉文明火炬的人物”。在阿拉伯文明最為鼎盛的阿拔斯王朝,阿拉伯人懷著海納百川的胸襟,在古希臘羅馬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之間承前啟後,又在東西方文明的交融中充當媒介。
第二節 經典名著縱覽
《一千零一夜》,又稱作《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包括寓言、童話、戀愛故事、冒險故事、名人逸事等,想象豐富,描寫生動。主要反映中古時代阿拉伯和亞洲一些國家的社會製度和風土人情。一般認為《一千零一夜》的大部分故事來源於古波斯語的《一千個故事》,後又吸收了一些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國的故事,阿拉伯人民經過吸收、改造和再創作,使它們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阿拉伯社會的生活。這些故事多是讚美和歌頌人民的善良和智慧,抨擊和揭露壞人的邪惡和罪行。故事包括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童話、愛情故事、航海冒險故事以及宮廷趣聞等。這些故事從公元8世紀起不斷得到豐富提煉,於16世紀定型,流行於世界各國,很多音樂、繪畫和文學作品都從中取材。
據阿拉伯原文版統計,全書共有大故事134個,每個大故事又包括若幹小故事,組成一個龐大的故事群,總計264個故事。《一千零一夜》對世界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丁、喬叟、薄伽丘、莎士比亞、塞萬提斯等大文豪對此書讚賞有加。它也給予了他們靈感,間接地促使了《神曲》《十日談》《坎特伯雷故事集》《堂吉訶德》等名作的誕生。
第三節 作者點擊
《一千零一夜》沒有具體的作者,而是阿拉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勞動人民的集體創作,從口頭創作到編訂成書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早在公元6世紀,印度、波斯等地的民間故事就流傳到伊拉克、敘利亞一帶。大約8世紀中葉到9世紀中葉,出現手寫本。又經過幾百年的搜集、整理、加工、補充,大約到16世紀才最後定型,而由文人編纂成書,出版問世,還要晚一些。
《一千零一夜》充分體現了阿拉伯民族勤勞、聰慧、驍勇善戰的性格。它的結構精巧,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法,敘事手法生動、引人入勝,散發著迷人的氣息,洋溢著強烈的激情。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相傳古時候,在古印度和中國之間的海島上,有一個薩桑王國,國王名叫山努亞。山努亞國王每天要娶一個女子來,在王宮過夜,但每到第二天雄雞高唱的時候,便殘酷地殺掉這個女子。這樣年複一年,持續了三個年頭,整整殺掉了一千多個女子。百姓都感到很恐怖,紛紛帶著女兒逃到他鄉,但國王仍然威逼宰相,每天替他尋找女子,供他取樂、虐殺。
宰相有兩個女兒,長女叫桑魯卓,二女兒名叫多亞德。桑魯卓知書達禮,儀容高貴,讀過許多曆史書籍,有豐富的民族曆史知識。她收藏有上千冊的文學、曆史書籍。見到宰相憂鬱地回到家中,桑魯卓便對他說:
“爸爸!您為什麼愁眉不展呢?”
宰相聽了女兒的話,便告訴了女兒國王的暴行,桑魯卓早有耳聞,她決定用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她對宰相說:“爸爸,向安拉發誓,我要嫁給國王!或許我進宮後,可以設法和他長久地生活下去,還要拯救千千萬萬的女子呢!”
“不!向安拉起誓,你千萬不能去冒險。”
從現在的情況看,不這樣做不行呀。
宰相無法製止女兒的行動,不得已,隻好準備送女兒進宮,完成國王給他的使命。
臨走前,桑魯卓對多亞德說:“妹妹,我進宮後,就讓人來接你,你來到我麵前時,就對我說:‘姐姐,請講一個故事給我聽。’這樣,我們就可以快快樂樂地過上一夜了。我會趁機講一個動人的故事,或許我的故事能救活很多人的命呢。”
宰相很不情願地把女兒送進王宮。
國王一見這美麗絕倫的姑娘,頓時喜不自禁,當場就獎賞了宰相。桑魯卓一見國王,就悲痛地哭泣。國王問道:“你為什麼傷心?”
“主上,我有個妹妹,希望主上施恩讓我和她再見一麵,最後告別。”
國王已被姑娘迷住了,當即就答應了她的要求,派人接來多亞德。多亞德來到宮中,看見姐姐,高興地和她擁抱,她倆一塊兒坐在床邊談笑。多亞德說道:“姐姐,向安拉起誓,你非給我講個故事不可,讓我們快快活活地過一夜吧。”“隻要國王允許,我可是非常願意講的呀。”國王原本一直情緒不寧,無法入睡,聽了桑魯卓姐妹的談話,引起了他聽故事的興趣,便欣然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