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統製晚上到的宣化,見到郭總兵和林知府後,說明來意。兩人表示一定配合,結果次日打開倉庫看一眼,不足五百條草袋根本不夠。
隻好讓人去懷來那邊問問,等了一天的楊統製等來了京城的信使,隻好把人一起帶回來。
信使一共兩人加保險),傳達了京城近期信息後,又宣讀了承輝帝的口諭,前線戰事賈璉做主,後方不幹涉。
賈璉都聽傻了,我才走幾天發生這麼多事情?京城那幫人是白吃飯的麼?都特麼的打仗了,為何不提前派兵進入糧倉加強防禦。
因為不知道具體細節,賈璉的判斷還是李逆的人燒的糧倉,畢竟這廝經營多年,根基深厚,關係網很廣。
讓信使下去休息後,左軍三巨頭晚飯都不吃,湊一起開會。
“宣化的糧食基本被我搜刮幹淨了,通州那邊剩一點糧食,不但要供給京城,還要供給居庸關以及長城一線的駐軍。陛下說是讓我負責前線戰事,恐怕他比誰都希望,戰事盡快結束。”
賈璉一臉惆悵的說完個人的觀點,剩下兩人都不吭聲了。
原定計劃是逼著敵軍主動出兵,依仗防禦功勢和火力優勢,有步驟的消耗敵軍的優勢兵力,然後再打反擊。這樣做的好處是傷亡小。
“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糧食問題了,而是遼東方麵的東平王,還能不能保持騎牆的態勢,一旦他選擇李逆,以他在遼東的個人威望,山海關一線一半的文武官都算是他的人。嶽統製正是看到這一點,才會建議通州大營發兵灤州。”孫統製對軍中的情況比較了解,仔細的解釋一番。
楊統製的意見:“我反對主動出擊,神機營與西山營之間,缺乏配合訓練,堅守營地還好,一旦主動出擊,敵人利用兵力優勢包圍我軍,都不用跟我們打正麵,隻是沿途持續的騷擾,我軍甚至連紮營過夜休息的條件都不具備。此地去張家口,至少要走兩天,難道還要擺出戰鬥隊形攻擊前進?後勤糧草怎麼辦?人家騎兵多,隨時能發起衝擊,我軍匆忙準備好了,騎兵又退走了。打都不用打,累都能累死你。”
話是這麼說,但怎麼講呢,賈璉想到的是八裏橋。李逆麾下各部本就不是一條心,一旦賈璉主動出擊,有著絕對兵力優勢的草原部落,哪怕李逆竭力反對,也不能阻止草原各部打決戰。原因很簡單,草原部落的時間不多。首先是春天出擊馬本來就瘦,長時間消耗不起。其次是草原各部落的生產,青壯年都出來搶劫了,家裏的牛羊誰來放牧?指望一群女人孩子和不能動的老人麼?
所以,留給草原各部的時間窗口,最多就是三個月,畢竟家裏的存糧也不多了,家屬們都等著一口吃的呢。吃肉?牛羊是用來產奶的!
如果說中原底層百姓是過著牛馬的生活,那是農奴草原百姓的生活就是不如牛馬,尤其是白災之後。
“二位說的都有道理,可我還是想賭一下。東平鐵騎的戰鬥力,你們比我清楚,別的不說,一旦拿下山海關,想奪回來就太難了。現在可以肯定,李逆有一批人在京城藏匿著,等待機會搞事情,還讓他們搞成了一件事。李逆的時間不多,我們的時間也不多,所以,出擊吧。”
賈璉的話說完了,看看兩人,二位猶豫再三,點頭都不太幹脆,但既然賈璉做決定了,隻能遵從。
“好,意見統一了,那就說說該怎麼打。根據夜不收的情況,草原一部約兩萬騎脫離了大道,在東麵這一塊紮營。目的很明顯,意在切斷我部與宣化城之間的聯係。餘下的三萬餘敵軍,在通往張家口的道路兩側紮營,距離我們大約十五裏地。我們必須搶在對手做出反應之前,展開戰鬥隊形。屆時,不等東麵之敵與敵軍主力彙合,可以搶先對當麵之敵發起供給。”
賈璉暫停了一下,兩人各自對著沙盤一番分析,覺得沒太大的問題。
“布陣方麵,神機營走中路,西山大營分兵左右,在騎兵的配合下保護側翼安全。我判斷,一旦戰鬥打響,對手一定會利用優勢兵力,猛衝兩翼。孫統製,你的壓力不小,能扛住麼?”賈璉真有點不放心,西山大營的校閱搞的還不錯,實戰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