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安徒生
安徒生出生於奧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
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
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
根。經過幾年奮鬥,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
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思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
讀,曆時5年。1828年,安徒生升入哥本哈根大學。畢業後始終無工作,
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
元非公職津貼。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於朋友麥
爾喬家中。
安徒生的文學創
作生涯開始於1822
年。他早期主要撰寫詩
歌和劇本,曾發表遊記
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
和詩劇。1835年,安徒
生出版了長篇小說《即
興詩人》,為他贏得國
際聲譽,是他成人文學
的代表作。
“為了爭取未來的
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們寫童話故事。在安徒生近40年的童話寫
作生涯中,他所寫的童話共計168篇。
安徒生寫的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
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
性的童話中。他的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
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
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醜小鴨》等。中期童話,幻
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醜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
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鬱情緒,代表作有
《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後》、《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
《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麵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
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
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
帽》、《幸運的貝兒》等。
流浪的醜小鴨
1805年4月1日愚人節,在丹麥菲英島奧登塞的小鎮上,
有一位紳士出殯了。當送葬人把棺材抬走以後,把一個棺材架
遺棄在路邊。因為這是死人用過的東西,當地人很忌諱,沒有
人會要這種東西。可是當天晚上,棺材架卻不見了。第二天,奧
登塞僧侶磨坊巷,在一張由棺材架改製成的小床上,安徒生出
生了。
安徒生的家實在是太貧困了。他的父親是個鞋匠,母親是
個洗衣婦,他祖母在貧困院度過了一生,祖父流落街頭,靠用
木頭刻獅身魚頭、魚身獅麵之類的奇形怪狀的動物換一點東
西吃。但安徒生的父母對他抱有極大的希望。他父親雖然隻是
一個鞋匠,卻是個勤奮好學的人,每次有鞋補就補鞋,沒鞋補
就拿書看。當時安徒生家徒四壁,可是他家竟然還有一套完整
的《莎士比亞全集》。
小安徒生是個孤獨的孩子,他不跟同齡的孩子玩耍,而是
喜歡躲在家裏。他喜歡父親給他讀丹麥詩人霍爾堡的作品和
《一千零一夜》中的神話故事。安徒生童年沒有什麼玩具,好在
父親的手很巧,為他做了好多木偶,安徒生從小就喜歡用木偶
來自己編故事玩。不過他最喜歡的還是給布娃娃做衣服,日後
他差點兒成為一名裁縫。
安徒生的父親為了讓一家過得更舒服些,決定誌願服
役,抗擊拿破侖的侵略。他把賺來的錢全部交給母子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