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歌德

1749年,歌德生於法蘭克福。他的父親約翰·卡斯帕爾·歌德是

皇家顧問、法律博士,母親是當時法蘭克福市長泰克斯托爾的女

兒。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

的教育,同時博覽群書,練

就了驚人的理解力。

1774年秋,《少年維

特的煩惱》的出版使歌德

一舉成名。1775年11月,

歌德來到魏瑪,次年進入

魏瑪公國宮廷參政,開始

了他近10年的官宦生涯,

曾任樞密顧問官、軍事長

官,主持過稅務署等。1786

年9月,歌德前往意大利,

專心研究自然科學,從事

繪畫和文學創作。1788

年,他回到魏瑪後任劇院

監督。1832年3月22日,

歌德猝死於魏瑪。

歌德是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主將。他的作品充滿了狂飆突進運

動的反叛精神,在詩歌、戲劇、散文等方麵都有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

有劇本《葛茲·馮·伯裏欣根》、《哀格蒙特》、《在陶裏斯的伊菲格尼

亞》等;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親和力》、《威廉·麥斯特的漫遊時

代》等;詩集《西方和東方的合集》以及未完成的詩劇《普羅米修斯》

和詩劇《浮士德》的雛形《原浮士德》,此外還寫了許多評論文章。其

中,他的《浮士德》同《荷馬史詩》、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亞的《哈姆

雷特》被譽為“名著中的名著”,既是啟蒙主義文學的壓卷之作,也是

歐洲與世界文學史上最具價值和最富影響的作品之一。

歌德為人類文明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除了不朽的文學作品外,他

在美學、哲學、曆史以及地理學、生物學、物理學和天文學等方麵,都

有重要研究成果或發現。他發現了人的顎間骨,對解剖學作出過貢

獻;他的《顏色學》向牛頓的機械觀提出了挑戰;他提出的生物進化學

說比達爾文早了近百年。

在歌聲中成長

歌德不僅是詩人、文學泰鬥,他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知識

廣博的藝術家。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在法蘭克福。他8歲就能閱

讀德文、法文、英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希臘文等多種文字的

書籍,14歲開始寫劇本,25歲發表了後來風靡全球的小說《少

年維特之煩惱》,令人驚歎的是他完成這部小說僅用了4個星

期的時間。人們稱歌德是個天才,事實上,歌德的才能並不是

天生就有,他能取得如此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父母對

他的早期教育和他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

歌德的父親是裁縫師的兒子,家境殷實,受過高等教育,

曾獲萊比錫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當過地方官。他愛收藏書籍

和美術作品,還在家中擺滿每次旅行所帶回的紀念品。在這

種家庭環境裏,歌德耳濡目染,從小受到藝術的熏陶。歌德是

家中唯一的男孩子,父親對他寄予厚望,從他出生起,就有計

劃地對他進行嚴格的教育。當歌德還是嬰兒時,父親就抱著

他去散步,還經常跑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有意識地讓他多

接觸自然。在路上,父親總是耐心地給小歌德講解遇到的各

種事物,培養他的觀察能力和認知能力,使歌德獲得不少自

然知識,歌德小小年紀便知道許多植物和動物的名稱和習性

特點。(後來,歌德還專門研究過自然科學,曾發現人類鄂間

骨,並撰寫有關植物形態學和顏色學的論文。他的一生,始終

保持著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在父子倆休息的間隙,父親

為歌德朗誦歌謠。這些歌謠既好念,又易為兒童接受,每次外

出歌德都能背上一兩首。隨著外出次數的增多,歌德的口語

能力也不斷提高。

歌德稍大一些,父親帶他到各地旅遊,每經一處,父親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