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濟慈

濟慈自幼喜愛文學,由於家境窘困,不滿16歲就離校學醫。

1816年,他認識了李·亨特、雪萊等著名詩人,受到他們的影響。同

年11月,他棄醫從文,走上了詩歌創作的道路。最終成為當時英國

文壇上一顆光彩奪目

的巨星。

1817年,濟慈出

版了第一部詩集《詩

歌》,名篇《蟈蟈與蛐

蛐》也收錄其中,從此

他在文學界嶄露頭角。

濟慈根據古希臘一個

美麗神話寫成的《安狄

米恩》問世,全詩想象

豐富,色彩絢麗,洋溢

著對自由的渴望,表現

了反古典主義的進步

傾向。1818年到1820

年,是濟慈詩歌創作的

鼎盛時期,他先後完成了《伊莎貝拉》、《聖亞尼節前夜》、《海伯利安》

等著名長詩,最膾炙人口的《夜鶯頌》、《希臘古甕頌》、《秋頌》等名篇

也是在這一時期內寫成的。他的詩想象豐富,具有一種永恒的美,一

如溫柔清麗而又夢幻般恬靜的月光,洋溢著進步的自由精神和人類

的崇高理想。他主張詩人以“美的夢幻”、“自由的想象”進行創作,表

現“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詩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後來的

唯美派詩人以及20世紀的意象派詩人都有很大影響。

濟慈25歲宏才初展時,就不幸與世長辭。他留下的墓誌銘是:

“這裏安息著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但他遺留下來的詩篇一直

譽滿人間,被認為完美地體現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的特色,並被推崇

為歐洲浪漫主義運動的傑出代表。

苦難是最好的學校

倫敦北郊,年逾花甲的老馬廄主詹寧斯看出,自己的女兒

弗朗西絲·詹寧斯愛上了馬廄的雇工領班托馬斯·濟慈。老詹

寧斯回顧自己一生慘淡經營的馬廄,盈利不多,隻能勉強支撐

著過日子;而自己唯一幸存的兒子,情願去海軍供職,也不想

回來繼承父親的舊業。然而,自從托馬斯來了以後,馬廄的生

意一下子好了起來,這個才20歲的小夥子,精明能幹,性格和

順,在他的操持下,馬廄呈現出蓬勃興旺的苗頭。

“不錯,就讓他來經營這個馬廄吧。”老詹寧斯打定主意,

欣然同意將自己19歲的女兒弗朗西絲嫁給托馬斯,並把整個

馬廄當作嫁妝送給了女兒。托馬斯和弗朗西絲婚後不久,老詹

寧斯就離開了人世。

托馬斯·濟慈確實是位有心計、有抱負的青年。他精打細

算,廣開財路,還把新房安在馬廄裏,悉心經營活計。托馬斯接

手不久,馬廄著實興旺了起來。到他這兒來租馬的人越來越

多,人們外出也喜歡把自己的馬匹放到他的馬廄裏寄養。

在情真意篤的新婚生活中,小夫妻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

孩子。1795年10月31日,約翰·濟慈降生到這個幸福和睦的

家中。

小濟慈個子不大,眉目清秀,長得很像他年輕漂亮的母

親。他天真活潑,表情豐富,有很強的模仿能力,說話極有韻

味,常常押著別人提問的最後一個韻節回答問題。大人們都挺

喜歡他。

可他也有讓大人們不可思議的時候。他5歲那年,母親抱

病臥床,醫生囑咐她要保持絕對安靜,小濟慈聽了後,便手持

一把破舊的玩具寶劍,守護在母親的門前,不讓任何人走進

去,甚至也不讓

母親走出房門一

步。其神色之嚴

厲,態度之強硬,

連大人們見了都

無不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