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車爾尼雪夫斯基
1828年7月,車爾尼雪夫斯基出生於薩拉托夫城一個神父家
庭。大學畢業後,曾在薩拉托夫的中學教授語文,宣傳進步思想。
1853年結婚之後,車爾尼雪夫斯基到了彼得堡,成為《祖國紀
事》和《現代人》兩家進步雜誌的撰稿人。1862年,車爾尼雪夫斯基
被沙皇政府逮捕,關入彼得保羅要塞。1864年他被判處服7年苦役
並終身流放西伯利亞。在囚禁與流放中他毫不沮喪,寫下了許多充
滿革命激情的優秀作品。1883年,他獲準在阿斯特拉罕居住,並於
1889年獲準返回故鄉。由於備受折磨,車爾尼雪夫斯基於同年10
月病逝。
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著述活動
是多方麵的,涉及哲學、經濟學、美
學、文學、社會學等各個領域。他最
重要的著作有:《藝術與現實的審
美關係》、《俄國文學果戈理時期概
觀》、《對反對公社所有製的哲學偏
見的批判》、《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
理》以及小說《怎麼辦》等。
車爾尼雪夫斯基把俄國革命
民主主義思想發展到空前的高
度。他的光輝著作和威武不屈的
品質,為他贏得了崇高的威望,成為俄國一代進步青年所景仰的英雄
人物,對俄國革命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是繼貴族革命家之後登
上曆史舞台的第二代俄國革命戰士,即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家中最傑
出的代表。
個性與理性
1828年7月24日,車爾尼雪夫斯基出生在伏爾加河邊美
麗的薩拉托夫城。他的父親是一個平民出身的牧師,很有學
問。家裏有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室,車爾尼雪夫斯基一有空就
在圖書室裏讀書。
7歲的車爾尼雪夫斯基對讀書簡直入了迷,他經常一邊
吃飯,一邊看書。有一天早晨,媽媽看到孩子好長時間沒從
廚房裏出來,心想這孩子到底吃了些什麼?於是,母親悄悄地
走到廚房門前,隻看到小車爾尼雪夫斯基正在那裏為一篇小
說中的人物而哭泣流淚。媽媽叫來了他的父親,又拿了很多
他平時喜歡讀的書哄他,他才擦擦眼淚繼續吃飯。
車爾尼雪夫斯基最喜歡俄國大詩人普希金和萊蒙托夫的
詩,同時還喜歡英國作家狄更斯和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的小
說,他還讀了許多社會科學方麵的書籍。由於堅持不懈的努
力,他10歲時就已趕上了中學生的水平。
車爾尼雪夫斯基14歲的時候,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薩拉
托夫的教會中學。那裏的教師多是一些不學無術的人,除了
講些老掉牙的教材外,不能給學生提供任何新鮮有用的知識。
車爾尼雪夫斯基十分不滿。
有一次,老師布置寫作文,車爾尼雪夫斯基不受老師的
限製,很快寫出了一篇關於讀書學習方法的文章。他說:“知
識就像一座有無數寶藏的大山,越往深處發掘,越能得到更
多的東西。尤其是青少年,更應該在知識的園地裏不屈不撓地
耕耘。”文章寫成之後,學生們爭相傳閱,這在他的心靈裏,
點燃了更旺盛的求知之火。
在大學讀書的幾年中,車爾尼雪夫斯基更加勤奮,他常
常通宵達旦地讀書,被老師和同學戲謔地稱為“伏爾加河邊
的讀書迷”。
大學畢業後不久,車爾尼雪夫斯基便在彼得堡投身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