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2)

“除非我死,否則誰也不準動我爺爺!”張曼衝上去擋在遺體前,張開雙臂大叫了一聲。所有人都愣住了,麵對閃光燈和鏡頭,醫院的領導們麵子上都很難看。

這是東方醫院及青城醫學院近二十多年來首例無償遺體捐贈,為了擴大影響,市委宣傳部專門派了人過來助陣。

喬之維作為張哲文教授的最後一個博士生和遺體捐贈的執行人,無可推卸地擔負起了料理後事的責任。一大清早,當趙閱益帶領著全市各界的媒體趕到告別廳的時候,告別廳裏已布滿了花圈、挽聯和白菊花。趙閱益把之維招呼到告別廳的門外,說要和他商量一下捐贈儀式的安排。趙閱益說:“你還是要安排好張老的葬禮,要隆重,不能讓任何人、任何事打擾了他的在天之靈。”之維點了點頭,然後又聽趙閱益說道:“聽說張老臨終前提議你來接任肝病防治所副所長,這是好事,你一定要努力啊,絕不能辜負了張老的一片苦心。隻要你好好幹,機會總會有的。”趙閱益若有所指地給了他一個暗示,“而且,我們醫院外科有幾個主任年紀都快要到線了,也急需你這樣的人才。”

之維不動聲色地想,他這是想幹什麼,怕自己這個執行人半路反悔攪了他的好事嗎?他在給魚下餌,給狗丟肉嗎?

年初時,趙閱益在全院召集了一次無償遺體捐贈的動員大會,他慷慨陳詞道:“我們青城市每年死亡人數達十餘萬,但願意捐贈遺體的卻不足百人,比例連千分之一都達不到,而在美國、西歐等地,許多醫院的屍解率都超過了50%,一些發達國家的屍解率甚至高達80%至90%……屍源不足,幾乎是全國醫學院校學生和老師上解剖課時共同麵臨的尷尬難題,已嚴重影響到醫科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影響了我國臨床醫生的技術發展……”

趙閱益在全省倡導要解決遺體捐贈的尷尬困境必須從醫學院及醫院找突破口,中國人都有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所以要讓人自發接受遺體捐贈意識,必須先解決觀念上的固守和迷信。而醫院和醫學院的人本身就從事這個專業,這個專業的發展,同樣依存於此。趙閱益的這一理念,得到了全省的推廣和宣傳,他也借此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賞識和認可,據說這次幹部調整,他已經被例為重點考察對象。

可是發動歸發動,醫院裏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簽協議的,口號喊得再亮,沒有踐行,沒抓好落實,也不算有始有終的功績。這種尷尬一直持續著。直到今年三月份,張哲文教授悄悄到紅十字協會簽署了協議,總算給趙閱益重新搭了一個台階,否則他站在上級麵前,還有什麼話語權。趙閱益想想剛剛帶著帽從省裏安排下來的副院長章顯之,臉上不由升出一種難以平複的惱怒,本來東方醫院第一副院長的位子是他的,沒想到讓姓趙的搶去了先機,偏偏是他,自己的死對頭章顯之。

“嗞嗞——”,冷氣似乎結著煙霧噴薄出來,空氣裏有一種不知是八四消毒液還是福爾馬林的奇怪味道,氣氛尷尬得如同擰緊的麻繩。趙閱益看了看張曼一副豁出去的樣子,再看看滿臉不快的周院長和騷動不安的各路媒體,額頭上不由得冒出冷汗來,他不停給喬之維使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