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智的成長,有其必要的環境條件。有人說富裕的環境是成長的條件,也有人說家庭幸福、父母和諧是孩子成長的條件。但這兩者之中,後者顯然要比前者重要得多,因為和諧幸福的家庭提供了安全感、人際關係和健全人格的基本因素。幸福和諧的家庭固然很重要,但父母親對子女身心成長的關心,並以創意引導孩子心智發展,則是孩子是否能成材的關鍵性因素。一位肯花心血學習解決問題的父母,孩子會在耳濡目染中學會思考和勤奮。父母帶領孩子觀察周遭事物--透過歸納和思考,尋找正確答案的家庭,必然也能啟發孩子,讓孩子變得更有能力、更能有效地克服困難。網絡下單和物流觀念的風行,也牽動許多行業的更替。因此這個時代的教育,要重視心智成長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否則孩子長大成人後,在職場上的適應能力將大大受到限製。孩子的道德教育,已經不是以恪守道德規範為滿足。生活在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必須同時學會道德判斷,它既定一項人格教育,同時也是智能的啟發。心理學研究指出,每個孩子都有潛能;多元智能的發現也告訴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天賦。教育的目的在於啟發個人唯一獨特的心智結構,讓他發揮潛能,走上光明的人生路。於是,我們要費心安排孩子心智成長的有利因素,要用創意去引發、鼓勵和協助孩子,而非抱著刻板、傳統的觀念不放。父母親要用更多的創意來安排孩子成長的有利條件,這些條件便是新世代家庭教育的軟件。這裏,文中提出了幾個重點供父母們參考。1、對孩子要抱以厚望,而且期望要高。請注意,期望不是你的欲望,而是堅信孩子會更好,無論教導上怎麼挫折,都不會對孩子失望和絕望。2、建立一個強固的家庭,表現互愛,和藹、啟發和包容,並建立親密的人際互動關係。3、做個稱職的父母,保持正確的教導態度,維持良好的溝通技巧,不要為管教孩子而爭吵。4、提防自己任性對待孩子,避免被孩子激怒,或者在無意中傷害孩子。5、孩子的假日、生活與學習,需要你協助安排。等他們漸漸長大後,要逐步交給他們更多自治的空間。父母親若能掌握這些要領,運用在家庭教育上,等於為孩子打下發展的堅實根基。【父母有信心就能在言談中發揮鼓勵作用】一位母親說:"我的孩子成績不如人,怎樣才能幫助他開展健全的人生?"教師說:"要對孩子抱以厚望,要有信心。""他成績不如人,才華不如人,怎麼可能對他抱以厚望呢?""無論成績好壞,都要對孩子抱以厚望,你才會看得起他,不會貶抑他、批評他。隻要你認為他有潛能,他就會有信心走出正確的人生路。"這位母親半信半疑,所以教師將自己的成長經驗告訴她:"我小的時候成績也不好,但母親沒有批評過我,沒有對我表示失望過。我常常聽到她說:'考幾分沒關係,隻要努力就好,將來一定有好前途。'母親一直給我很高的期望,但從來不批評或責備我的成績。她聽得進去,頷首表示同意。壓力好像是現代人的夢魘,什麼不順遂的事都和它聯想在一起。健康出問題,說是壓力惹的禍;生活調適不良,也歸因於壓力導致的;孩子行為有了偏差,壓力更是脫不了關係。人人談壓色變。父母親為了孩子好,盡量不給孩子壓力。於是,不敢對孩子抱著較高的期望,結果相信孩子能夠力爭上遊的信心便受到限製。父母要有信心,相信孩子是上進的,以此對待孩子,孩子就有上進的表現。心理學家羅森瑟爾和傑卡布森研究發現:如果對學生抱持高度的期望,就會對他們產生良好的激勵。這個研究是新學期開始時,心理學家在每班找出五個學生,說是經過測驗篩選出來最具發展潛能的孩子--實際上這些孩子都是隨機取樣得來的。當這些名單公布之後,老師相信榜上有名的孩子最具有潛力的--即使現在成績不好,也相信將來他們會有好的表現。於是,老師在言行之中對孩子抱持的高度期望,會對孩子產生激勵的作用。一年之後,這些孩子的成績和智商都明顯提高。對孩子抱著厚望,與對孩子有信心,這兩種心情是分不開的。父母對孩子有信心,寄以厚望,就能在表情言談中,發生鼓勵作用。英國第二次大戰時的首相丘吉爾,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人又調皮。因此,許多人都對他很失望。但是,他的老師卻抱以厚望,並對他說:"你一會走出一條光明的路。"丘吉爾後來努力向上,對國家和世界和平貢獻卓著。在他的回憶中,他常想著,他的老師對他抱以厚望的激勵。每一個孩子都有唯一獨特的天賦,不要拿他跟別人比較,而要對他寄予厚望,他就不會辜負你所望,並且走出他自己亮麗的未來。【重視孩子的天賦並真心相信他做得到】《對孩子期望要高》一文在報紙上刊出之後,有很多父母來信,希望做深入一點的說明,好正確掌握要領。其中有一位母親說:"我的孩子上五年紀了,各科表現都好,惟獨數學成績不佳。我花功夫教他,加強練習、抱以厚望,結果卻不見起色,反而弄得厭惡學習,連其它科目也考不好。"這位母親對孩子的愛令人敬佩,肯付出時間教孩子也令人激賞。但是,她在來信中,充分表現出失望和擔憂,就是這些情緒和態度,破壞了之前所做的努力。從現在開始,隻要能警覺,不讓這些負麵的情緒和態度襲上心頭,所做的努力就會成功。無論孩子平常的表現是否乖巧,在校成績是好是壞,父母都要對孩子保持信心、愛和希望。親子之間的互動,隻要父母對孩子失去希望,很容易因情急而說出傷害孩子自尊的話,諸如:"數學成績這麼差,你的前途完蛋了"、"老是粗心大意,改不過來,我看你沒指望了"、"你這笨蛋,沒出息"......父母親指導孩子功課、待人接物和日常生活行為時,孩子的錯誤若一再出現,挫折感不免油然而生,頓時覺得失望沮喪。這時,你會對孩子做出絕望的表情,從而傷害孩子的自尊、信心和主動性。當然,孩子也會因氣憤而疏遠你,甚至觸發反抗或衝突的行為。心理學的研究發現,親子之間的情意溝通,辭彙傳遞的比例約占7%,語氣占38%,表情和當時的肢體動作則占55%。當父母親開始對子女擔心、失望、無奈時,和孩子說話的語氣、語調、表情和肢體動作,便會直接傳輸失望或絕望的信息。如果一時情急,又說了一些泄氣的話,那麼你給孩子傳輸的信息,幾乎全是負麵的。父母要把欲望(野心)和希望做個區隔。欲望是父母的,是大人對孩子的前途和表現所做的預設。我們往往用它來批評和挑剔,而以為這就是教育。事實上,這容易給孩子帶來挫折,使他們漸漸陷入被動的心態,即使你用鼓勵的話語,也不容易有好效果。希望與欲望不同,父母在與孩子相處中,要真心相信孩子能走向正當的人生,相信孩子能適應他的未來生活,並抱以厚望。我們當然要指導孩子待人接物、做學問和思考的方法,但絕不會因成績不好而對他表示失望,也不會為一時犯錯而預言他前途無望。我們不斷努力,說的和做的都表現出對未來的厚望,這種熱情和歡喜心,就容易把孩子教好。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沒有一個孩子是十全十美的。因此,多欣賞孩子的長處,孩子會越來越好,而且有勇氣去克服他的缺點;反之,挑剔一多,孩子就生活在絕望之中,並把自己的看家本領也壓下去了。請記住,要抱著厚望去教育孩子,而不是抱著欲望或野心,這樣才能把孩子教好。
第一章 慢慢製造有利的成長因素 08-06(1 / 2)